学习目标:
1、了解新材料作文的形式及特点;
2、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提高审题立意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课 件
教学过程:
一、 侃两句—导入课题,了解新材料作文形式和特点。 (3分钟)
同学们,“千古文章意为高”,明代哲学家、思想家王夫之曾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这些都是强调文章立意的重要。今天,还有人认为要把作文作为高考的第七科来对待。作文审题立意失误,一着不慎,遗恨终身。那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请同学们看本课的学习目标。(出示投影,教师解说)本课我们主要就事例型材料来谈谈如何审题立意。所谓事例型材料是指反映客观现实生活中的一种观点或一种现象的材料。
那么,什么是新材料作文呢?(出示投影)(一学生读)它有哪些特点?(教师概括:不给话题;材料蕴涵深广,具有现实意义;可多角度立意,但观点不能脱离材料;有“三自”要求:即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
二、 支几招—阅读材料,探讨审题立意的方法。
材料:南太平洋的小岛上,有很多绿海龟孵化小龟的沙穴。一天黄昏,一只幼龟探头探脑地爬出来。一只老鹰直冲下来要叼走它。一位好心的游客发现了它,连忙跑过去赶走老鹰,护着小龟爬进大海。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沙穴里成群的幼龟鱼贯而出——原来,先出来的那幼龟是个“侦查兵”,一旦遇到危险,它便缩回去,现在它安全到达大海,错误的信息使幼龟们争先恐后地爬到毫无遮挡的海滩。好心的游客走了,原先那只在等待时机的老鹰又飞回来了,其它老鹰也跟过来了。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8年全国卷2高考作文题)
1、学生分组阅读材料,选择较合适的角度立意,要求说明审题的主要方法。要求学生要集思广益,比一比,看哪一组的同学说的全面准确。(阅读材料时,要“画一画,写一写”)(出示投影)(自学交流5分钟)
2、交流探讨(15分钟)
生生、师生互动提示:
①、教师参与学生讨论,提示学生审题的思路和方法。
②、学生交流时,谈立意,要说明思路和方法,注意引导学生上升到理论高度:
★A组、大家重点关注了哪些信息?“找一找,圈一圈”,为什么要关注?(下达指令的主要载体,“文眼”,体现命题者主要情感倾向。)
★B组、选了好心人、幼龟们等角度,有不同的吗?引导学生明确选择对象时要分清主次。
★C组、分析事例型材料要从现象探求本质,应该主要关注对象间的什么关系?
由果溯因—
结果:幼龟大量被捕杀
原因:表面--小海龟转达错误信息
好心人不遵循自然之道
实质-- 海龟家族盲从,不谨慎
老鹰的坚持与善把时机
★D组、要在推选的代表中逐步落实上述要素,不排除学生有更好的方法,最后要引申到“联系实际”:从现象到本质,悟出道理,这离立意还有一步之遥,要使我们的立意更有现实意义,更能启迪我们,还需要我们联系实际。刚才我们有些同学的分析中已经联系了生活实际,比如:(出示投影)
从游客的角度立意:要让孩子自己经历一些事情,过多的干预或保护可能避免一时的危险,但是会存在更大潜在的的危险;爱与害。
好的动机或愿望不一定换来好的结果。
好的动机或愿望不一定换来好的结果;光有爱心是不够的;好心办坏事。
认识事物的发展规律。要遵循自然规律,这样才不至于好心办坏事。
从海龟的角度立意:
盲目跟从要不得。
不是所有的经验都是正确的。
从老鹰的角度立意:
老鹰很机智,善于审时度势,善于把握时机。
机智,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坚持,不放弃目标等。
③、刚才大家理解得很全面很透彻,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总结一下审题立意的一般方法。
以上立意,较切合题意的是哪个角度?(游客角度)该角度较有现实意义的又是那一点?(谈教育方法问题)
3、课堂小结(出示投影)(2分钟)
找 对 象 (分清主次,全面理解,)
找关键词句 (把准脉,才能审准题)
由果溯因 (由表及里,探求本质)
联系实际 (悟道理,定立意)
三、 露两手—根据刚才所学的方法,完成下面两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重点注意要联系实际来立意。(当堂训练,交流探讨18分钟)
材料一:据说,凡是报考印度盂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 在人生之路上,常有需要我们弯腰侧身才可以过去的小门。
【审题提示】:
找对象— 孟买佛学院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