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教学设计语文教学设计高三语文教学设计鉴赏诗歌形象考点详解

鉴赏诗歌形象考点详解

11-07 15:44:21   浏览次数:916  栏目:高三语文教学设计
标签:高三语文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鉴赏诗歌形象考点详解,

一、金题回放
    例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w.w.w.k.s.5.u.c.o.m
    诉衷情  
    陆 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技巧点拨】分析诗歌形象要把握作者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
    (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州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尘暗旧貂?”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例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 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 
    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1)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
    二、考试说明:
    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歌鉴赏的要求是:(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形象”:人物形象、自然形象、诗人自我形象。
    三、命题特点: 
    1、诗歌绝大多数选自唐宋诗词,具有经典、规范的特点;考查的形式主要有客观题和主观题,且由客观题向主观题转化。
    2、历年高考诗歌均是近体诗,且大多数是短小精悍的绝句,没有一年选古体诗或其他形式的诗歌,其内容多半是不带典故的借景抒情诗,或相思、或怀古、或闲适。
    3、选材力避两点:家喻户晓的作品不选,以免猜题押题艰涩冷僻者也不予考虑。
    4、鉴赏的诗歌均选自课外。故阅读相当数量的古典诗歌是做好鉴赏题目的前提。 
    四、方法指津
    诗歌形象是指诗人借以表达思想情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或画面,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花、草、虫、鱼等物。高考主要考查对形象的识别,对其象征意义的感悟,对其特征的把握,对其社会价值的认识等。 
    自然形象
    自然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包括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等,往往是一种意象
    诗歌是以抒情言志为目的的,而意象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是诗歌的情感赖以寄托的地方。所以从意象入手,展开想像和联想,是理解诗歌的必由之路。
    (一)抓“象”的特征,探知诗人的感情
    1、 诗歌形象的主要表现为意象或意境,它或者是物,或者是人,或者是完整的场景,更多的时候是把物和人、景和情融合在一起。例如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前两句十四个字,运用六种意象,我们可以从“月落”后夜色的浓重、乌鸦凄厉的啼鸣、“霜满天”的清冷以及夜色中“江枫”的黯淡和“渔火”的寥落深切感受到水乡秋夜幽寂清冷的氛围和客子孤孑清寥的心情。
    2、 分析诗歌形象即指分析这些“象”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分析它的象征意义。
    如                         《寒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
    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
    何曾吹落北风中。
    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品格,象征了抒情主人公高洁的情怀。所以鉴赏古诗的形象就是抓取“象”的基本特征,既而指出它的人文意义。 
    3、记忆我国古典诗歌传统意象
    古典诗歌有许多传统意象,这些传统意象是解读诗歌的钥匙,所以应该了解并记忆。


www.lexue88.com     月——  ①对月思亲思乡,引发离愁别绪。 如王建《十五夜望寄杜郎中》:“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②望月思故国,表现亡国之痛。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菊花——坚强坚贞高洁的品质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洁白。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陆游的着名词作《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梅花来比喻自己备受摧残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二)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
    例如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刺头:指松树苗长满松针,又直有硬。
    该诗是典型的咏物言志诗,先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的抒情和刻画,找到与“志”的契合点,从而掌握主题。先抓小松的特征,抓一个炼字“刺”,不仅准确勾勒出外形特点,而且把其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勾画了出来。w.w.w.k.s.5.u.c.o.m
    杜荀鹤虽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出身寒微,“帝里无相识”,以至屡试不中,后因设法得到朱温赏识才居要职。该诗以小松喻人,托小松讽喻时俗。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之木,联系作者身世,一方面,反映了作者“出生轻微也能成就大业”的观点;另一方面讽喻世俗小人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本质。

[1] [2] [3]  下一页

,鉴赏诗歌形象考点详解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