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指导课教学案一体化设计(教案)
提升人生境界 养成美好品德
训练目标:
1、 通过本次写作训练,让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能看到事物本身所蕴含的哲理
2、 做到事、情、理的有机融合
3、 让学生有意思地引用名人名言来说理
训练重点:
让学生透过事物的现象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能看到事物本身所蕴含的哲理
训练难点:
做到事、情、理的有机融合
课前准备:
向学生推荐阅读篇目并印发相关阅读资料
课时建议:2课时
训练过程:
一、导入:
师:大千世界,千变万化,大自然的一切变化无不在启示着我们;国家大事,日常小事无时不刻不在警醒着我们。如果我们写作文能不为事写事,就事论事,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能从寻常小事,悟到生活和人生的真谛,那可真是一种大提高。
师问:生活中,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常能引发你的思考吗?你从中又悟到了哪些道理?(让学生们讨论交流后,选代表发言。学生发言略)
二、例文导学
1、教师质疑:有位同学以“委屈”为话题,写了一篇作文,请大家帮他分析问题出在哪?这篇作文可以从什么地方改进?
学生习作:我的委屈
那是我小学四年级时候的事了。
……
(事情的经过是:小时候,我妈妈经常会检查我的家庭作业,有一次,我妈妈照例要检查我的数学作业,她发现有一题我做错了,我认为自己做得是对的,与与她据理力争,二妈妈却毫不理会,硬是责令我让她说的马上更正过来。)
第二天上午,老师将改好的作业本发下来了。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打开作业本,只见就在我更改的那道题上,一个鲜红的大巴叉直映入我眼帘,那大巴叉的一撇一捺就像两根鱼刺一样直刺入我的喉咙,想起妈妈昨天的蛮横,我真是气得眼冒金星。
晚上,我把老师批改的作业本拿给妈妈看,妈妈看后,沉思片刻,然后抬头瞪眼道:“我昨天难道是这样跟你讲的吗,我明明不是这样讲的,自己没听清楚,反倒来怪我,以后做么事都要仔细点!”当时我就气得差点晕了过去,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在这以后,我就再也不拿作业给妈妈看了。
2、学生讨论
3、集体交流:交流的要点可能会有(1)叙述事情是清晰的,但是不够生动;(2)作者的叙述就是就事写事,抒情与议论运用的很少;(3)开头结尾不新颖;(4)叙事只是停留在事物的表层,没能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事物的根本原因。
4、教师引领:其实,这位同学的叙述是十分流畅的,也写出在事情发展过程中自己的情绪变化,详略安排也比较合理,但给人的感觉就是平平淡淡,这除了缺乏细腻的描写外,没有认识的深度,没能透过事物的表层看到本质,没能悟出事情所蕴含的道理,因而也就没能提升文章的中心思想。结合选文和回顾所学过的课文《珍珠鸟》,并思考后面的问题:
珍珠鸟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盖在鸟笼上,他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来,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他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更小哟,雏儿!正是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有疏格的笼子钻出来。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是在笼子的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子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的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接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腊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在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待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___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有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一句话在文末出现,这句话起到了什么作用?
_明确:这句话在文末出现起到了点明文章主旨的作用,而且言简意赅。
2.文中珍珠鸟的可爱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
_明确:活泼、调皮、亲近我、信任我、依赖我。作者主要是通过细腻的描写来表现的。
三、要点点拨:
1对任何事物的记述都不要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是记述完毕,文章就可以结尾了,要点出材料本身所蕴涵的意义来要有所感悟,再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发表议论,抒发感情;
2充分运用辨证思维,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3充分运用发散思维,让思维不停留在一点上,要能够发现新的角度;
4充分运用求异思维,一个问题,人们惯常这样看待,而我却不这样认为。这样,文章表达的中心就是新的,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来拔高文章的中心。
以上四个方面可以分别来举例说明:
例如,以“委屈”为话题作文:作者写到他在小学时经常要将作业给妈妈检查。一次,妈妈按惯例检查他的作业,妈妈硬逼着他将一道做得正确应用题改成了错的;第二天,老师发下作业本,“我”见到作业本上的大“×”,将作业本拿给妈妈看,没想到,妈妈竟说:“我昨天明明不是这么讲的!”于是,我便从此不再将作业拿给妈妈看。可是文章就此结束主题就很一般,老师便在其文后加了这样一个结尾:“大人们,当你们凭了自己的权威自以为是,独断专行时,错误的往往是你们自己”。这样文章的主题就拔的很高了。所以说,写文章不能只停留在事情的表面。
再如谈到“网络”这个话题,谈到它对青少年的影响,人们大多谈的是它的负面影响,却避而不谈互联网给人们带来的极大便利。其实,“网络”是一面双刃剑,看你怎样去利用它,运用得好是决不会伤害自己的。再如,一个事物从一个角度可以是这一个观点而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则是另一个观点:一粒种子的嫩芽从石头缝里钻了出来,这一现象,就可以提炼出这样一些观点:(1)种子的力量巨大,居然能几乎无缝隙的石头钻出来;(2)人才都是从艰难困苦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3)石头象征着对新生事物(幼苗)的巨大压制力等等。看事物最好是有独到的眼光。例如,荷花历来是人们颂扬的对象“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都是在赞美荷花,可我要说荷花是自命清高、炫耀美丽之辈,远比不上深埋在地下的藕茎——藕,深埋在泥土,身体却未曾受到半点污染,比荷花的额境界高了一层,藕茎是默默无闻的,它是荷花的根基,为荷花提供养料,却从没争名,更没有炫耀过;
5从小处着眼,要能从小事中发现问题,甚至是大问题。小中可以见大,针孔里可以看世界,这个道理已普遍被我们所接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每时每刻都有惊天动地的事情发生,即使发生了那些大事,也不可能一一被我们所体察、所目击,所以我们必须有从“小”中看到“大”的功夫。例如,有同学看到猴子被人利用作赚钱的工具,被鞭打得血痕斑斑。从之一街头常见现象,她想到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我不能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更不能肆意地捕捉它,鞭打它——我们人类对野生动物是有罪的。还有一个同学,她看到一则新闻:一只狗,看见一只跛腿的母鸡将被轧死,那狗奋不顾身将母鸡用身体顶了出去,自己却倒在了血泊中……作者由此展开联想:现实中好多人都看到有儿童落水江河,无人去救,甚至还有人说:出手三万,我就救人……于是眼睁睁地看着那孩子沉如江中。于是,作者由此提炼出“有时候人还不如狗”的主题,这样的主题就具有现实性和深刻性。
,作文指导课教教案:提升人生境界 养成美好品德tag: 作文 , 同步作文,同步作文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同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