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
不同点:狄马的文章,是把邵飘萍当作为民主斗争而奋不顾身的前驱,用抒情的笔法来写;而这篇文章,则是把邵氏当作一个新闻战线上的烈士,基本上是用新闻类文体写实的笔法来写的。在表现邵氏的牺牲时,文学的想像中也渗透着追求真实精神。课文所特别重视的邵氏的牺牲场面,作者并不以自己的描述为惟一的真实,相反,把不同的资料,同时展示于读者面前:
临刑前,邵飘萍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然后仰天大笑数声,从容就义;或曰,监刑官“令邵氏跪地,邵氏初不肯跪,并昂首向天哈哈狂笑两三声,旋被二兵按于地……”;或曰,他监刑前只是微微一笑,意态平静。
原因:这种写法很特殊。一般写法,尤其是新闻性文章写法,多种传闻并列,可能有碍于读者的信任感的确立,因此往往于诸多资料中选择其中最“真实”者,或者根据自己的合理想像,将诸多资料结合为统一整体,以显示文章所写为惟一真实。但是,这里却不怕多种资料的并列。原因在于:(一)不管哪一种,都足以说明邵氏的大义凛然,英勇无畏;(二)多种场景的并列,表示作者的态度严肃,其间绝无主观之想像。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同一个材料可以有不同的文本阐释,这就取决于作者的文体需要。可以说本文在文体上具有某种新闻写作的特点。所以作者在努力追求一种真实性。
2、本文在描写邵临刑时连用了“三笑”,请同学们细细品味这“三笑”。
(引导学生注意文中关于“笑”的词语,并理解他们的含义。)
明确:作者故意将“三笑”区别开来:仰天大笑、哈哈狂笑、微微一笑,表明不论外界有怎样的传说,都反映了他视死如归、无所畏惧的气概,也体现了民间百姓对邵的敬仰。这“三笑”也很形象传神,留给读者回味的空间。
教学反思
对于文体常识“评论”,上一课《再苦也没有苦孩子》已讲过所以这节课对人物评一提学生就能理解,对于内容学生在反复读的基础上能准确概括出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把握人物形象。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 “高潮提前”的写法及效果,并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比较阅读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与点拨,让学生明白内容的安排要为写作目的服务。而且强调在以后的写作中注意这点。
《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1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概括内容
2、积累本课字词
课程标准:
“把握新闻的文体常识,重点了解新闻文体的特征和结构,学习分析材料,深入把握作品的思想内涵。关心时政,培养新闻敏感意识,加深对新闻作品的理解。”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了解新闻界的一些基本信息。
2、积累字词,把握内容,感受作者读报的甘苦,品味老报人对报纸的那份热爱与执著,培养读报的兴趣。
评价任务:
1、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再次阅读课文,体会主旨。深入理解内容和写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式导入:上节课字词和文章内容(学生听写作答)
一、作者及文体
1、作者简介
徐铸成,记者、新闻学家,1907年生于江苏宜兴。1930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曾任北京、天津、上海《大公报》记者、编辑,香港《大公报》编辑主任,桂林、上海《大公报》总编辑,《文汇报》总主笔、社长兼总编辑。1957年后,历任上海市出版局编审,复旦大学、厦门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著有《报海旧闻》、《旧闻杂忆》《新闻艺术》、《杜月笙正传》等,有的被翻译成外文出版。1991年逝世,享年85岁。
2、了解人物回忆录和随笔的文体特点。
回忆录,顾名思义,就是回忆过去的事情,并且用文字记录下来;准确地说,回忆录是追记本人或他人过去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它具有文献的价值。
二、展示预习:
1、读准下列字词的拼音。
恣zì 肆 謇jiǎn 署shǔ 名 更逊xùn 一筹 粗糙cāo 笨拙zhuō
憎zēng 恨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兴高采烈:兴致高。精神足。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形式。
理直气壮:理由充分,说话就有气势。
恣肆: 言谈、写作等豪放不拘。
勾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比喻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都效仿或依从别人,跟着人家行事。
3、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后展示)
《我是怎样开始读报的》是一篇回忆录,文章回忆了作者自己是如何开始读报的 ,写了他这样如饥似渴地寻找、阅读报纸的过程和自己对一些报纸、报人的评价。目的是在读报对人的成长的功用上给人以启示。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内容。
1、再读全文,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学生浏览全文后,先思考,后讨论,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分析和展示。教师总结引导明确:
知报-----寻报------读报------论报-----憧憬新闻事业
2、文章表面上看起来乱散,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内在线索的,能否归纳找出这条线索?
(引导点拨:这个问题较难,引导学生关注作者读报的过程变化)
明确:文章中,有一条隐隐约约的线索,那就是“看报的兴趣”。起初是一般的兴趣,后来是读上海报纸的国内要闻的兴趣,再后来是国际新闻,及至副刊,乃至言论。)
3、讨论:文章讲述了作者读报的甘苦,他读报的经历和方法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你有喜欢或讨厌的报纸文章、作者或电视主持人吗?
(这是一道探究题。同学们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主要引导他们谈谈自己阅读的经历以及对自己的成长有什么启示或者帮助。尽量要做到真实,按照实际情况来谈,要谈的具体些。)
4、讨论交流:文章讲述了作者读报的甘苦,但开头和结尾都提到吴佩孚的原因和作用是什么?
明确:(1)文章开头交代关心报纸和国事的原因:听了堂兄对吴佩孚的赞叹。(2) 结尾吴佩孚的形象,逐渐由“淡薄”而变成“憎恨’的对象之一,反映读报对我的影响,我具有相当的判断力。(3)结构上首尾呼应,内容上点明主旨:突出对新闻事业的热爱,表明读报对人的成熟与成长有着重要作用。
四、作业:从本周内在校园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挑选一件,写一篇新闻报道。
要求:1、符合新闻的格式。2、字数在500字左右
教学反思
理清行文思路对于理解文章非常重要,是深入理解文章的基本步骤。这篇文章内容较多,但都围绕报纸展开,学生抓住线索很容易把握,借此体会作者对报纸的那份热爱与执著,认识到培养兴趣的重要性,希望他们能培养自己学习的兴趣。并养成关心时事,拓宽阅读的好习惯
tag: 教学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