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分点解析
一、考纲要求: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和重要句子的含意;
2.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3.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
4.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5.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
6.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命题指向
文学作品主要包含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类。命题者往往选取散文为阅读材料,考一篇散文中作者所表露的情感及表现作者情感的方式是什么,作者的情感世界有什么发展变化,情感产生的缘由是什么等。我们读散文,就应当这样去探究作者的“情缘”。命题者特别喜欢考散文中用以寄托情感、表现情感的“情物”。应当说明,这里所说的“物”是广义的,可以是人物、事物、景物、器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任何一篇散文,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上面所说的某个或某些“物”。应当说,一篇优秀的散文,总是以“物”作为载体来揭示理念、传达情感的。
二、考点连线
专题一:理解词语句子
“重要词语”指准确把握文意时必须理解的词语。要注意这些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重要句子”是指对理解文章有重要作用的句子。考查的重点一种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一种是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
词、句是相对于段、章而言的语言单位;在文章中,词语和句子都存在于文段、文章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并与之构成了有机的语义联系。因此,要理解和阐释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意思,除了要对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悟外,还应当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它们与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阐释它们。
窍门点击
(一)“重要词语”理解角度
①与写作对象或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从主旨内涵上开窍。
②代词和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从文中的指代义上开窍。
③同义词或近义词,从在文中含义的差别上开窍。
④文中被临时赋予的特殊含义和深层意义词语,从解释句开窍。
⑤运用修辞的词语,从修辞作用上开窍。
⑥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从词语的语境义开窍。
⑦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词语,从结构功用上开窍。
(二)“重要句子”含意:
1.重要句子类型
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或:
①起始句 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转承的作用。
②主旨句 它的位置不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
③衔接句 这种句子有承上启下作用。
④深化句 在语段中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升华主题深化主旨的作用。
⑤警示句 它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启迪。
⑥矛盾句 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寄托了深刻的寓意。
⑦情感句 它凝聚了作者的喜怒哀乐、褒贬扬抑。
⑧引用句 名言名句表现一定的思想内涵,也常作设题点。
⑨比喻句 用比喻的方法说理抒情。
⑩总结句 或总结概括,或留有余地,或饱蘸笔墨抒情。
⑾结构复杂的语句 这种句子是难点所在。
⑿容易产生歧义的句子 也是难点句子。
⒀内涵丰富,耐人寻味的句子。
2.、对句子在文章中的意思,要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进行正确理解和阐释,“前后勾联”、“表里参验”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所谓“前后勾联”,是指根据文章整体性的原则,将上下文勾联一起,从文章主旨、相关的内容和表达的目的与技巧等角度审视作者的遣词用语,领会它的意义。所谓“表里参验”,是指根据由表及里的原则,根据作者遣词用语的意图,从语表含义进而仔细琢磨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内在的深刻含义。“前后勾联、表里参验”强调的是,根据构成文章的诸因素之间有着既互相制约又互相推衍的特点,来实现文意的理解。
①从句子在语段中的地位开窍
[开窍门路]关键语句往往在文章中成语段中起关键作用,要理解它,必须注意它本结构和修饰限制成分,同时必须考虑它在文章中处于什么地位,比如说,如果句子在文章、语段中是起着总起的作用,那么理解它必须从它所领起的那些内容去看、去找,如果句子在文章、语段中是起小结的作用,那么理解它必须从它的上文去看、去找相关信息,无论总起还是小结,关键要看句子的“管辖”范围,从句子的管区内寻找答案。
②从本句的修饰语开窍
[开窍门路]从句子结构入手,抓住主干的同时,特别留心那些修饰、限制成份,它们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揭示句子内涵的作用。
③从句子的修辞手法开窍
[开窍门路]一些重要的句子,常常使用修辞手法来表达内涵深刻的意义,分析时要紧扣修辞义追本溯源,理解句子的实在含义。
专题二 筛选与整合
阅读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对信息进行筛选与整合的过程。所谓“筛选”,就是按照考题设定的阅读目的对文章进行分析,准确、快速、有效地辨别并获取命题所要求的信息。所谓“整合”,就是对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在表述题中,“筛选与整合”主要是根据一定的内容要求获取相关的信息要点,并再通过语言转换达到信息的重组;
窍门点击
(一)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指的是在阅读中对信息的搜寻、辨别、摘选和对信息进行转换、组合、概括的过程。筛选和整合要注意:
1.正确理解文意和题意,确定筛选范围,即索检相关的信息区域,按照考题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内容,然后再对诸多信息进行检视。
2.在索检相关的信息区域过程中,善于借助信息标志,如关联词语、表顺序词语、指代性词语、插入性词语、首括句、总结句、过渡句、呼应句、设问句、反问句等。
3.信息有显性信息,也有隐性信息,有文章中的真实信息,也有命题者编拟的作为错误选项的“虚假信息”。要反复认真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对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
4.筛选之后,还要对相关的语言材料进行归纳和综合,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信息加工,或把筛选后的信息按要求重新组合。
(三)筛选的要诀
筛选能力,指能够从阅读材料中选择出重要信息的能力。平常阅读,往往择要筛选材料所传输的信息。高考在解答选择题时,则依据题干的要求,判断命题者所列的从文中筛选出的信息选项的正误。
筛选信息,特别要注意筛选的依据。筛选的依据主要是筛选的目的和阅读的文本。
筛选信息时,要仔细推敲题目,准确把握题意,大体框定相关的阅读语区。找准与试题的选项对应的原句。这是筛选的关键。有时可以找到几处原文,但只有一处是符合要求的;有时筛选出的几处原文又可以互相补充。要仔细分析比较。
专题三 分析与概括
这一部分主要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三个知识点:①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分析与概括是两个相对应的思维方式。分析是从复杂到简单,将事物分解为若干部分,找出这些部分的本质属性,弄清彼此间的差异;概括是从简单到复杂,将若干事物依据其共同特征归结在一起,以体现彼此间的关系,实现对整体的认知。
窍门点击
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这些都与思路有关。对思路的把握,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解答阅读试题之前,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尽可能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的轨迹走一遍,以求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这是解答阅读试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
,“现代文阅读”分点解析tag: 现代文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