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宝典
福州英华英语学校 端木荣
一、文学体裁的常识:
(一)1、什么是文学体裁
文学体裁是指文学作品的具体样式,它是文学形式的因素之一。简称“文体”。
2、文学体裁的划分及根据
根据表达方式分:三分法: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根据书面形式分:四分法: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1、记叙: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记叙的顺序一般可分为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2、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
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 具体地描绘出来。
描写的类别:
(1)细描与白描
细描:使用大量生动、贴切的比喻,绚丽的文字,斑斓的色彩,进行浓笔涂沫。
白描:以质朴的文字,抓住人物或事物的特征,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人物或事物形象的写法。也可以说,白描实际上是用叙述的方式进行描写。
(2)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
静态描写:指平面地静止地对人物或景物进行描写。
动态描写:指以动来写静,或把物用拟人化的手法进行描写。
(3)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指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心理和行动。
(4)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行动描写、对话描写、心理描写。
(5)细节描写、场面描写。
总之,描写作用是:揭示人物性格,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
3、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分为两种: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就是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直接地表白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
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
(2)触景生情:触景生情,是指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发为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
(3)咏物寓情:咏物寓情,是通过描写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4)咏物言志:咏物言志,是指有感于外物而述志抒怀的方法。它与咏物寓情的区别是:咏物寓情只状物,不直接抒情;状物代替抒情;咏物言志既状写事物,也直接抒怀,因物生情,有感而发。
(5)融情于事:融情于事,指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
(6)融情于理:融情于理,就是把感情寄寓在说理之中,理中含情,既可以使情具有深度、厚度,又可以使理闪烁出充满个性色彩的情思.拨动人的心弦。
4、议论:对某问题进行评议讨论;评议讨论时表示的意见。
①用在文章的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同时能使文章条理分明,层次清楚。是揭示记叙的事物所蕴含的道理和意义。
②用在文章的结尾:一般是为了提高对所叙事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点明和加深所叙事物的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有的议论用在文章的结尾部分是为了与文章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结构更加严谨。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记叙文中的议论句一般就是记叙内容的中心,就是揭示具体事物所具有的思想意义的话。所以,在概括归纳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时候,要注意抓住这些议论句,通过议论句来看作者对所写事物的评价,这是了解文章主是思想的重要途径。
5、说明: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本质。
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二、关于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的常识。
(一)小说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1)人物: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群众、线索人物。
人物主要掌握通过适当的描写方法、角度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思想性格的阅读技巧。
(2)情节:“四要素”及其作用。
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3)环境:主要理解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渲染气氛、衬托情感、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推动情节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交代故事背景,揭示社会本质,铺垫下文内容。
(二)散文
1、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
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2、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
3、散文分类:主要分叙事性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议论性散文。
(三)诗歌:
它要求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想象,语言精练而形象性强,并具有一定的节奏韵律,一般分行排列它在各种文学体裁中出现最早。诗歌按照有无故事情节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照语言有无格律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按照有无押韵分为有韵诗和无韵诗。
(四)戏剧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三、关于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阅读常识。
记叙文阅读常识
(一)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
1、结构上:
(1)前面句子:总领下文(引出下文)、引起下文,作伏笔、作铺垫;
(2)中间句子:承上、启下、承上启下(过渡);
(3)后面句子:照应上文(开头)、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
2、内容上:开篇点题、开门见山、设置悬念、引人入胜、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
(二)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渲染气氛 、托物言志、以小见大。
(三)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尾,条理清晰,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造成了……的悬念,使故事情节更曲折,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3)插叙作用:补充交代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
(四)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记叙线索及作用
,现代文阅读宝典tag: 现代文 , 综合教案资料,综合教案大全资料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综合教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