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专题指要:文言文翻译和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选修)

专题指要:文言文翻译和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选修)

11-07 15:04:00   浏览次数:301  栏目:高考复习辅导
标签:高考复习辅导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专题指要:文言文翻译和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选修),
于是,苏代先西入关中游说秦王说:“甘茂是个贤能的人,并不是一般人;他在秦国受到惠王、武王、昭王等几朝重用。由崤山、函谷关直至溪谷,秦国的险阻要冲,他无不了如指掌。万一他通过齐国,联合韩、魏,反过来图谋秦国,这就对秦国十分不利。”秦王说:“那可怎么办呢?”苏代说:“您不如多备厚礼,以高位重金聘其回国。他要来了,把他软禁在槐谷,老死在那里,诸侯又凭什么图谋秦国呢”秦王说:“好。”于是,给甘茂以上卿的高位,拿了相印到秦国去迎接他。甘茂推辞不去。
苏代此时又到齐国,对齐王说:“甘茂是个贤能的人,眼下秦王给他上卿的高位,拿了相印去迎接他。但甘茂却因为感激您齐王的恩德而不去秦国,其实他愿意做大王的臣子,如果不加以挽留他,他一定不会再感激大王。以甘茂之才,如果让他统帅强秦的军队,秦国对齐国来说可就难以对付了。”齐王说:“好。”于是,赐甘茂为上卿,让他留在齐国。)
总结:
①. 必须以课本为本,立足课本的基本篇目,熟读乃至背诵,会熟练﹑准确地翻译文中句子,这是文言文翻译的前提和基础。
②. 熟记课文中的文言实词和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才能在翻译中游刃有余。
③. 注意利用语境来推断词义,还要会利用如造字法﹑成语联系法﹑语法分析法﹑课文联系法﹑多义词代入法等方法来推断词义。
④. 养成翻译时确定得分点的习惯,按分确译。
⑤. 翻译完及时检验,让句子符合现代汉语习惯。
二.诗歌鉴赏指要
(一)。概论:
1.《考试大纲》对鉴赏评价能力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2.考查热点﹑难点与考向预测:
⑴ 取材:古典诗歌(包括古诗唐诗﹑宋诗﹑宋词﹑元曲﹑明诗﹑清诗以及用旧体诗的形式写成的反映现代生活的诗歌),侧重于内蕴丰厚﹑技法圆熟﹑回味绵长的唐诗宋诗,材料都来自教材之外。所选的往往是名家的非名诗﹑非名家的名诗。
⑵设题:以点带面。
⑶考点:也是热点,诗歌题目的设置,一般会涉及以下方面:
①在重点字词上设置考点,要求能够读懂关键的语句,比如“诗眼”。
②在理解意象上设置考点,要求仔细体会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
③在理解意境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领略是个诗歌的意境美。
④在体会风格上设置考点,要求把握诗人的创作风格。
⑤在表达技巧上设置考点,要求理解表达技巧的作用,了解典故的含义。
⑥在辨析节奏方面设置考点,要求对诗歌的节奏﹑韵律作出评价。
⑷2005年高考诗歌鉴赏命题的切入点预测:
①分析作品的整体风格,如让考生回答诗词的风格是豪放还是婉约,是属于山水田园派还是属于边塞诗派。
②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表达作用,如赋、比、兴、衬托、通感、对比、夸张、象征等,该点和前面第一点的命题可能性较大。
③由作品风格判定作者是谁。
④分析诗歌的意象及意境。
⑤注重考查唐宋名家诗词,以考查七律诗﹑词﹑曲为主。
⑥注重开放与限制相结合。
3.关于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具体含义﹑注意事项:
⑴包含内容:
⑵注意事项:
①积累诗歌鉴赏的基本知识,灵活运用术语。
②点面结合,总说分说有条有理。
③会将诗歌语言转化为描述性语言,准确形象。
(二).鉴赏示例:
1 .阅读下诗,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
唐﹒严维
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分析诗中“秋”的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诗中的“水悠悠”有何深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今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1)。诗题为《秋水》,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有人说“闲敲棋子”这一细节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情。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玉阶怨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诗名为“怨”,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主人公的“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余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绔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注】 朱庆余平日很得水部郎中张籍的赏识,临考试前写下此诗,征求张籍的意见,而张籍则以酬诗的方式作了回答。
(1)、从两诗的内容上看,A.朱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B.张诗对此表明了什么看法?
A(不超过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不超过4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诗继承了我国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它们共同采用了诗歌传统表现手法中的哪一种?请从两诗中各举一例加以说明。(各不超过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乌江亭 乌江亭
杜牧 王安石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具有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⑴两位作者的观点有何不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试对两人的观点作一简明的评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唐代诗人高适写的七言诗(为设题,未列出标题),回答提出的问题。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⑴.这首诗写于何时﹑何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答题时简述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分析鉴赏首句的用词和第三句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提出的问题。
梦江南
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①。
注 ①白苹洲:水中长满苹花的小洲,古时男女常采苹花相赠。
⑴这首词的主角是一名女子,简要分析作品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我国美学大师朱光潜评论此词时曾说:“把‘肠断白苹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觉无穷。”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总结:
1. 如何读“懂”诗歌?
⑴“七看”———看题目,看作者,看补注,看题干要求和隐含信息,看诗歌感情倾向,看内容,看主旨。
⑵分清诗歌类别:送别诗,山水诗,边塞诗,忧国伤时诗,思乡怀人诗,建功立业诗,伤春悲秋诗,借古讽(伤)今诗等等。
⑶知道诗歌中常见意象及其内蕴————如自然景观类(月、流水、斜月、风、烟、霜等),植物类(杨柳、落花、松、菊、梅、梧桐、萍、芭蕉等),动物类(鸦、杜鹃或杜宇或布谷或子规、猿、蝉、鸿、雁、青鸟、鱼、鸳鸯、鹧鸪等),人造物象类(舟、湖、长亭、灞陵(桥)、镜、灯(烛、蜡、炬)等,行为类(登楼、凭栏、吹笛、吹萧、吹笙、饮酒、折柳、捣衣(捣练)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专题指要:文言文翻译和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选修)
《专题指要:文言文翻译和诗歌鉴赏(人教版高三选修)》相关文章

tag: 诗歌鉴赏  文言文翻译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