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展示”重在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展现”重在显现出,一般后跟上“出”“在”等词语后跟宾语。“参观”重在实地观察,“观赏”重在欣赏。语境为游客看民俗艺术,应选“观赏”。“尽管/但”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即使/也”表示假设的让步,所表示的条件,既可以是尚未实现的,也可以是即成事实的。句③是说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先承认这种事实;下文再反接,说与上文相反的事情,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
答案:C
7.(2004年高考 浙江卷)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_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②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______。
③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______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______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申述 食言 但/而 B.申述 失言 不过/也
C.申诉 失言 但/而 D.申诉 食言 不过/也
解析:(1)申述,详细说明;申诉,试纸当事人向法院提出重新审理的要求;由语境看出,这里是说律师向法庭详细说明案件真相,因此,选“申述”。(2)食言,指不履行诺言;失言,是指说错了话。这里是说讲信用,对做出的许诺要履行,因此,选“食言”。(3)“但”“不过”都表示转折,“不过”用在后半句的开头,表示对上半句话加以限制或修正,而这里如果用“不过”却起不到这样的作用,所以应选“但是/而”。
答案:A
8、(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答案)C。一再,再三,都指一次又一次;但前者侧重于“反复”之意,而后者着重于“重复”某项动作等。多少,可指不定的数量;稍微,表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常常,一般指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且相隔时间不久;往往,表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
9、(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答案)B。①句中“加快”为谓语,“发展”为其宾语,“经济”是“发展”的定语,去掉“的”字,句子意思和结构都不受影响。句②后半部分中“存在”是主语,如果无“的”,则“它们存在”构成主谓关系,这一分句将没有主语部分,结构就不完整。③句中“你”与“钱袋”是修饰关系,去掉“的”不影响句意的明确表达。④中去掉“的”字,句子不通。
10.(99年高考试题)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答案B
11、(98年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C.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答案A
四、辨析虚词方法
1、分清是成套使用还是单独使用
关联词语在使用中有着固定的搭配关系,一般不能换用。在辨析虚词时,结合例句中出现的词语,看清是不是成套出现,是否构成了固定搭配关系。一些虚词有几种搭配关系,就要结合语境来选择。比如,“不但”和“而且”、“反而”都能搭配,如果前后分句意思相反,“不但”只能与“反而”搭配。“无论”只能和表选择的词语“或、还是”等搭配,不能和表并列的词语搭配。
(1)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而且”应改为“反而”)
(2)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和”应改为“还是”)
有些虚词一般单独使用,不和其它词语构成搭配关系。比如,“进而”、“从而”、“因而”等。
(3)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4)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常用成套关联词语有:表并列的“不是…而是…、是…不是…、既(又)…又…”;表选择的“不是…就是…、是…还是…、与其…不如…、宁可…也不…”;表递进的“不但…而且…、尚且…何况…”;表转折的“虽然…但是…、尽管…可是…”;表条件的“只要…就…、只有…才…、除非…才…、无论…都…、不管…总是…”;表假设的“如果…那么…、即使…也…”;表因果的“因为…所以…、既然…就…”。
常见单独使用的关联词语有:表并列的“同时、同样”,表递进的“并且、况且、进而、甚至”,表转折的“然而、却、只是、不过”,表因果的“因而、从而、因此”等。
2、分清是假设口气还是既成事实
关联词语中有些表示的是假设语气,比如,“即使、不管”;有些表示的是既成事实,比如,“虽然、尽管”。如果辨别不清,就可能出错。
(5)尽管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路途遥远”是事实)
(6)不管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路途有多远”是假设)
3、分清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
关联词语有固定的位置,有的只能用于前一分句,比如,“由于”;有的只能用于后一分句,比如,“却、然而、至于、以致”。在例句中的位置不对了,就是误用。
(7)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由于”应改为“因为”)
(8)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分句开头,应改在“哪所”前)
为了表达需要,用在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会改变位置,用在后一分句,起强调作用。
(9)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4、分清虚词前后连接的是词语还是句子
有些虚词用来连接词语或短语,有些虚词用来连接句子,了解了这种用法,辨析时就不会出错。比如,“又…又…”通常来连接并列的词语,而“既…又…”一般来连接并列的句子。
(10)既要有周密的计划,又要有切实的措施。
(11)一个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的护士,应该又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经验。
其它类似的虚词有:“或”与“或者”,“乃至”与“以至、以致”。
5、借助句子表达的语气辨析
有些虚词必须用在表疑问的句子中,如“还是、何况”,用在陈述句中就不合语法。有些虚词用来表达委婉语气,如“与其、不过”,有些用来表达强调语气,如“宁可”。分辨不清就会误用。
,《高考专项复习:正确使用虚词》教案tag: , 高考复习辅导,高考复习辅导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复习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