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诗词名句复习邢台二中2017年诗歌鉴赏训练题

邢台二中2017年诗歌鉴赏训练题

03-06 16:56:48   浏览次数:341  栏目:高考诗词名句复习
标签:高考诗词名句复习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邢台二中2017年诗歌鉴赏训练题,
                                      咏柳          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1) 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分析其寓意。
(2)第四句“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请简述理由。

诗歌鉴赏训练题答案
1(1)不熟悉。“村院门巷多相似”比较明确地透露出了这一信息。(2)此诗并没拟错题。诗中表面看来是没直接写友人及其别墅,但实际上 巧妙运用了以境写人的烘托手法来写君家怎样,友人如何。一、二句在点题的同时用“小路斜”“日高未到”揭示出“君家”僻远的特点,而我们更能从三、四句那门巷相似而又枳花满村的环境和那朴素划一、洋溢着闲野情趣的画面中看出友人及其别墅的投影,从中悟出作者对友人 恬然自适的高雅情怀的赞赏。诗人这种从侧面着笔的写法清新别致,耐人寻味。
 2(1)表现了诗人对戍边将士的报国精神的赞扬及诗人自己杀敌报国的决心。(2)例1:首联写五月的天山仍白雪皑皑,全没有内地五月的春 花春草,天气仍十分严寒。这里的景物描写,既向读者展示了苍凉的画面美,又反衬出了戍边将士的英勇精神。例2:颔联用典,同时还使用了 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  这样的情况,将士仍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颔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的忠勇起到了有力的衬托作用。例3:颔联极写军旅生活的紧张,此二 句只就一“晓”一“宵”写来,并不铺叙全日生活,概括力极强。全篇只此二句对仗,严整的形式只与严肃的内容配合,增强了表达效果。
 3(1)C D(2)诗人将吊古之情巧妙地融于景物描写之中。前两句“暮”“乱”和“萧条”等词语透露出诗人的伤感;后两句诗人运用反衬手 法,借无知花树偏在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之景象,极为含蓄地表达了沉痛之情。
4(1)《蜀道难》开篇感情豪放富有气势:而本诗开篇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极是委婉,浑然无觉。(2)用典委婉地启发朋 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可谓循循善诱,凝聚着深厚情谊,其中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
 5(1)因为六朝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其繁荣昌盛与台城 的荒凉破败,以它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2)这两个“空”字表现的意境不同。“鸟空啼”的 “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陷入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了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景色依旧,连鸟儿也无谓地啼鸣,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于乐景之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 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忧伤。《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
 6(1)句中“弄”字有拟人的特点,一个“弄”字,写景状物,神韵毕现,描绘出时而薄云遮日,时而云破日出的阴晴不定的景象。(2)本诗 流露出作者的幽独闲逸之趣和对沧浪亭的由衷喜爱之情。
 7   “碧瓦”别开生面,有揭示题旨的作用。“碧瓦”,令人联想到华美宅邸,再联系绣幕、赤栏桥等景物,暗指南宋小朝廷歌舞西湖,燕雀巢于 幕上,不知祸之将至。讽刺南君臣沉醉临安,忘却国耻。“无风杨柳漫天絮,不语棠梨满地花”表面写景,实际是感情至深的情语,寄兴亡 之感于明丽的景物描写中,批评南宋朝廷沉醉歌舞,不管国事的做法。
 8(1)七绝  孟浩然(2)同意。诗人展开奇妙的联想,将人的情感比作自然界的春色,使景与情妙合无间,即景寓情,不着痕迹。不但写出了 彼此深厚的友情,而且将惜别时微妙的、难以捕捉的抽象感情极其生动地表达出来,成为可见可触的形象,使人觉得相思之情充溢于江南江北,可谓“工于比喻,善于言情。”
9(1)大地同春,雪净风清,笛声悠扬,一片明朗开阔的景象。(2)用“借问”引起人们的遐想,又把《梅花落》的笛曲幻化成梅花随微风散落,洒遍关山三具体形象,委婉巧妙地表现守边将士戍边怀乡之情。
10(1)杨柳如丝,细雨绵绵,一派迷蒙缥缈景象,暗衬倚楼人愁绪的万缕千丝。(2)本欲赏花遣愁,出现在面前的偏又是竞相吐艳的红海棠,联想到自己滞留他乡,韶华渐老,愁绪顿生。词人正是采用反衬手法,通过红绿满眼的海棠来反衬自己的愁思。(3)比喻。诗人把抽象的思想感情,比喻为存放在小楼中形象的、具体的物质,且言“楼儿忒小不藏愁”,表现了词人愁思的深重。
11(1)虚实相间  杜甫  兵车行(2)本诗反映了唐代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3)我不同意对前二句的指责。前二句以精练概括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慷慨悲壮的激战场面:首句写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扫匈奴”,次句写五千精兵一旦之间丧身于“胡尘”,令人痛惜。征人死得悲壮,思妇的命运就更值得同情。这些描写正是为后二句表现少妇思念征人张本。可以说,正是因为有前二句明白畅达的叙述描写作铺垫,才更见后二句“用意”之“工妙”。
12“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朝”“岁”是单个的名词,一经叠用,就表现出时间的悠长。这里写出了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来的感受,表达了他冷漠孤寂的心境,与前面寂静幽深寒冷的环境描写自然地融合为一体。
 13(1)尾联。不能携天下人同往昆仑、蓬莱清凉之地,怎忍自己一人独享?愿与人民同凉热,共甘苦,情真意切。(2)写天气的炎热,联想 丰富,想像奇特,生动形象;写对人民的同情,情真意切。全诗境界开阔,高远。
 14(1)诗人见梨花而“惆怅”是因为他感到春光易逝,人生短促。梨花盛开、柳色深青是春末夏初之景,已暗含丧春之感,“人生看得几清明  ”更是直接感叹人生短促。(2)不能改为“桃花烂漫”,因为“梨花淡白”是紧扣诗题写景,如果改为“桃花烂漫”本诗就变成写桃花了。“ 花满城”也就成了“桃花满城”了。
 15(1)①以景写“幽”。“湖山胜处”“槐柳阴”“野径斜”“水满”“草深”等意象写出环境之幽静,初夏景色之幽美。②以动衬幽。“下鹭”以白鹭的悠然、安详不惊衬出环境的清幽。③以声衬幽。“蛙鸣”处处,以有声衬无声,从侧面渲染幽静。(2)①前六句借“幽居初夏” 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的闲适之情。②尾联“叹息”,一是叹息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息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全诗幽情 之中自有暗恨。
 16(1)年复一年,秋景荒败,中原沦陷,收复无望。(2)此句寄托了词人报国无门的忧愤抑郁之情,以及逍遥江海的孤独失望之感。
17(1)恰当。暮云沉沉,似乎听到却又看不到传信大雁的身影,留下的是更深的寂寞。此句以简约的语言,将抒情主人公的孤寂之状、期待之 情、失望之感通过景物传达出来。
 (2)相同:都是借酒写愁,都言酒醒后愁思更深。不同:周词实写眼前愁情,直接表达长夜难耐,寂寞无限的心境;柳词则是以设问虚拟未来 愁状,借想像勾勒出一幅凄美图画,以景传情,表达离别的伤感。
 18(1)两首诗分别借“他乡堪悲”“贫居无烟”和“三径苔荒一钓船”“厨里久无烟”,写出了生活的贫寒、困顿,借此表达了寒士辛酸、无奈和对现实的不满。(2)孟诗从“花满枝”写起,以“乐景写哀情”(或反衬),语言含蓄。张诗“三径苔荒一钓船”用白描的手法,直接写  出生活的贫穷,直白的语言中不乏幽默诙谐。
 19(1)春天景色明媚动人,生机盎然的特点。(2)不是。全诗侧重表现诗人内心的愁思。①景物描写是抒情的基础和依据。诗的前两句,诗人选取春天景物进行描绘,着意渲染春天的绚烂风光;三、四句抒情,转写愁思——东风不能吹愁,春日却能兴恨。前面的美好之景,全成了  春恨的铺垫。②用美好景色反衬内心的愁恨(乐景写哀),将作者情感表达的婉曲深刻。
 20(1)宫调名  红杏枝头春意闹  一枝红杏出墙来  (2)这两首小令虽然描写的景物不同(第一首描写的是春景,第二首描写的是秋景),  但作者都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对陶渊明生活的羡慕,抒发了一种不追求名利的隐逸情怀。作者将“蜗角名,蝇头利”等“黄尘”观念置于  “意外”,表达了对官场的厌弃,借陶渊明归隐田园来抒写自己“归去来兮”的志向。
 21(1)寓意: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2)用“天地”好。“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重复。(说“秋后”号,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上一页  [1] [2] [3] 

,邢台二中2017年诗歌鉴赏训练题
《邢台二中2017年诗歌鉴赏训练题》相关文章

tag: 诗歌鉴赏  邢台二中  , 高考诗词名句复习,高考诗词名句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诗词名句复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