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专题—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教案
教案设计者:郑六春
一、考试说明对古典诗歌鉴赏的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学习内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 ,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考点解析:
1、概括诗歌的主旨
2、评价诗歌的社意义,现实意义
3、分析作者的思想情感,生活态度
四、思考…讨论…梳理:
★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漂泊无依、惆怅寂寞、哀怨愁苦、思念亲友、闺中怀人、边关思乡。李清照《醉花阴》
(2)怀古咏史:叹世事变迁、昔盛今衰、讽喻现实、仰慕英雄、自比自况、怀才不遇。 李白《越中览古》
(3)建功报国:边塞征战、追求功名、建功立业、汗马功劳、叹报国无门、年华易逝、功业无成、叹山河沦丧、斥昏庸腐朽、叹战争之苦、忧国忧民、渴望和平。 陆游《书愤》 纳兰性德《长相思》
(4)离别寄慨:离别之恨、离情别绪、黯然销魂、惜别勉励、倾述衷肠、柔情蜜意。 柳永《雨霖铃》
(5)写景抒情:赞江山之美、边塞之美、爱好自然、节物变化、时序变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6)生活杂感:自伤身世、悲怆伤痛、宦海沉浮、仕途失意、鞭挞丑恶、追求理想、执着现实。杜甫《旅夜书怀》
★作者的情感态度分类:
喜:愉悦 甜蜜 喜悦 淡泊 赞颂
怒:愤概 憎恶 幽怨 讥讽 鞭挞
哀:孤寂 失落 忧愁 悲闷 离恨
乐:恬淡 闲适 激昂 旷达 高雅
六、方法与技巧:
(1)、读作者:
在鉴赏时可先注意作者,如果作者是陌生的,一般来说,作者的生平经历及创作不会影响对诗歌的鉴赏,如果作者是熟知的,则应联系其生平经历及创作来解读诗歌,即借助平时所积累的关作者的思想、时代、风格流派等背景材料理解诗歌。
(2)、审题目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诗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如《送孟浩然之广陵》,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类词是咏古词,常常表达昔盛今衰、忧国忧民、建功立业等不同的主题。
(3)、读注释
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往往在诗歌后面附有几则注释,对于这些注释,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而应仔细阅读,从中揣摩诗歌的隐含信息,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分析诗歌做准备
(4)、抓关键词句
古人评诗有“一诗之眼”与“一诗之骨”的说法,“诗眼”,指诗中最能表现情感意味、精神内涵的“词(字眼)”;“诗骨”,指诗中处于核心地位、起统率作用的“句”。诗词中的这些关键词句往往透露着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对社会的认识以及作者的情感在诗词中的走向。
(5)、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注意诗的隐含信息
诗歌的突出特点是含蓄,有的明说是这,实指是那,往往表面是一个意思,而实际讲的是另外一个意思。有的诗交代写作背景、目的,虽属于诗外的补充说明,但对诗歌旨意的把握非常重要。
七、考查基本形式:
例一、阅读下面这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参考答案】这篇作品均通过燕子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教师归纳】: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表现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感情(寄托了什么情怀、袒露了什么心迹、表达了什么的追求)。
例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小斋即事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1).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参考答案】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独处,无关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试题解析】根据注①刘一止简介提供的一些背景材料,更是启发考生,作者表面写的是琴棋,实际上是在托物言志。作者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 正直;“方”——有棱角。从诗的第三联可看出,作者虽说“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但显然这只是反语,“世愈疏”决不是因作者的年老,而完全是由于作者的方直之品不变;“万事妨”也并非是由于作者的“拙”,也还是因为他不圆通,有棱角。这样,作者正直之品不变,其结果就只能落得个小斋独处,无法去系国家的“兴亡”了。在三、四两联中,作者实际抒发的是这样的情怀: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不公的讥讽。
【教师归纳】:概括评价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八、课堂练习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武夷山中
(宋)谢枋得①
十年②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注】①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②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1)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德思想感情?(3分)
tag: , 高考诗词名句复习,高考诗词名句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诗词名句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