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诗词名句复习《四类常见诗歌的鉴赏》教学案

《四类常见诗歌的鉴赏》教学案

11-07 15:04:00   浏览次数:212  栏目:高考诗词名句复习
标签:高考诗词名句复习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四类常见诗歌的鉴赏》教学案,

古典诗歌鉴赏复习教学案之六

四类常见诗歌的鉴赏

教学目的

通过对四类常见诗歌的分析鉴赏,了解其常见写法,进而能比较熟练地开展鉴赏活动。

教学时间:4课时(一类诗歌一个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咏史诗的鉴赏

一、知识精讲

以历史故事、古人事迹为题材的咏史诗,在唐代十分盛行,出现了杜牧、刘禹锡等卓有成就的咏史大家。因此,有人说,咏史诗是诗歌海洋中一朵耀眼的浪花。

鉴赏咏史诗,先要弄懂下列一些问题:诗人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他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这种态度又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表达的。如果弄清了上述问题,那么,对这一类咏史诗也就基本掌握了。

下面对这些问题逐一加以说明。

(一)要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和有关人物。

咏史诗,是通过一定的史实和人物,抒发感情,表现主旨的。而作为读者,如果不懂得这些史实和人物,自然无法理解作品,更谈不上鉴赏作品。另外,咏史诗用典较多,因为诗歌的特点是以简括体现丰富,用一个典故可以省去许多文字。理解典故,是把握咏史诗思想内容重要途径之一。对于典故,不仅了解其本身的内容,更重要的是了解并且很好地体会作者用典的目的。

(二)要体会意图。

后代作家对往事的重提,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者是触发感慨的媒介。例如,报国无门,壮志难伸,就是辛弃疾写作《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现实原因,而作者登上京口北固亭,从历史上孙权、刘裕以京口为基地坚持抗击北方劲敌,联想到南宋朝廷在风雨飘摇中苟且偷安,这京口北固亭就是触发诗人感想的媒介。

(三)要领悟感情。

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诗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写过《题乌江亭》诗。杜牧为项羽自刎而惋惜:“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却感到项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抨击社会现实。我们中学里学过的两首宋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京口北固亭怀古》便是如此。

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如李商隐的《贾生》就是这么一首借古讽今的杰作。

(四)、分析技巧,品味语言。

在构思上,怀古咏史诗可以说百花齐放,有以景衬情的,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有议论引发的,如清人刘献庭的“六奇已出陈平计,五饵曾闻贾谊言。敢惜妾身归异国,汉家长策在和番。”(《王昭君》),对汉元帝的统治无能作出辛辣的讽刺。在章法上,或作正面对比,或侧面烘托等。

总之,对咏史诗的鉴赏,同其他类诗歌一样,应仔细分析诗歌的内容,抓住其主旨,从整体上理解、把握。

二、鉴赏示例

请看刘禹锡的《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是作者杰出的组诗《金陵五题》的第二首,它以联章的形式歌咏金陵京城内的五处古迹。

金陵(今南京)从三国时代孙吴建都,历东晋、宋、齐、梁、陈五代,都是历史上南北分裂时期南朝的京城,合称六朝。在那段历史时期,它是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许多名人和贵族都曾经活跃在这座舞台上,留下了十分丰富的古迹。诗人在这组诗里,选择了五处,各写一诗,以表现自己对某些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的看法,并抒发他的今昔盛衰之感。

这首《乌衣巷》是抒发贵族盛衰的。乌衣巷在秦淮河南,是孙吴时代戍守石头城的军营,军士都穿黑衣,故名为乌衣巷。东晋年间,王导、谢安先后定居在这里。王谢两家是东晋最大的豪门贵族,名臣王导和谢安都是身系这个王朝安危的重要人物。而且这两家在其后建立的几个王朝中,还很有势力。因此乌衣巷就成为王、谢等大族聚居的地方。朱雀桥是秦淮河上的一座浮桥,离乌衣巷很近。如果对上述史实不了解,就很难把握作品的意旨。

首两句写了朱雀桥和乌衣巷的自然景色,这景色引起人们诸多联想,想当初,这一带是何等显赫光辉。王谢书院就设在这里,朱雀桥上装饰着两只铜雀的重楼,就是谢安所建。那时是冠盖往来,车马盈门,一片繁忙热闹景象,可是,现在那热闹非凡的场面不见了,只剩下桥边的野生草花,巷口的夕阳残照,诗人一开笔,便以野草、夕阳这些自然现象来象征前朝累代簪缨、乌衣满巷的贵族居住区的人事变化。

第三、四句是说旧日栖息在王谢豪门厅堂檐檩之上的燕子,如今已飞入普通百姓屋檐下去筑巢了。意思是:请看,燕子还是旧时的燕子,可是王谢的门庭已经变成一般百姓人家了。从燕子身上表现人世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今昔盛衰的不同。“旧时”一句,抓住燕子这一侯鸟有栖息归巢的特点,赋予燕子以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其中凝聚着诗人的艺术匠心,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与无限感慨。

这首小诗语言浅显明白,却有一种蕴藉含蓄之美。这首诗从表面上看只写了金陵城内乌衣巷内的一段景色,画面上只在朱雀桥边点缀几笔野草野花,巷口只有一抹夕阳和一对小燕寻巢。单从这一幅画面,实在很难说出它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内容。但我们如果用心去体味,就会发现作者是故意留一段空白,让读者去想象,去补充形象。当我们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如“野草花”、“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等,进行思索琢磨,那么,诗的主题思想就不难理解了,从这些人们常见的小景小事之中,领悟到豪门权贵的炙手可热,无非是历史上一瞬的现象,他们绝不会长久的。刘禹锡的《金陵五题》中的前三首都是写封建帝王、豪门贵族在其盛时恣情逸乐,不知警戒。可见诗人借往事再三唱叹,是希望今人知所畏惧而稍加敛抑。否则古人兴废成败与诗人何关,何苦如此往复低回?

第二课时  咏物诗的鉴赏

一、知识精讲

咏物诗,咏自然之物抒个人怀抱之诗,它有如下特点:

1、既然咏物,要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曲尽其妙]。

2、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滞于物]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既如此,鉴赏咏物诗就须注意三个问题:

1、把握所咏之物的特点:

古人对咏物诗有一个说法,叫做“不即不离”。也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描摹上,但又要切合所咏之物(形似),写出物的特点、神韵、品格(神似、曲尽其妙)。所以,读一首咏物诗,主要欣赏作者对所咏之物特点、神韵的把握与刻画。

其次,要注意体悟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尤其是,一些咏物诗,作者所寄托的感情很不显露,隐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细加领悟。

再次,要注意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下面以李贺的《南园十三首》(其一)为例,具体加以说明。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

                 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

这是李贺辞官回乡居住在昌谷家中所作。诗中第一、二句是写新花开,三、四句则写暮春花落,通篇都是把春花人格化了。花开时美得就像越女那双水灵灵的眼神和那副白里透红的漂亮脸蛋,美不胜收。可是好景不长,一到日暮(暮春)百花凋零,落红满径。“可怜”乃惜花、伤春之情,也是诗人自伤自悼之词。末句则以拟人手法写落花身不由已时的状态。从表面上看,“嫁与东风”是自愿的,“不用媒”正好证明了这点。其实,娇花又何尝愿意离开本枝呢?“嫁与东风”虽“不用媒”,仍是不自主的事情。花盛开时未嫁,而花凋零时始嫁,则倍增惆怅。其实,这是一种悲剧的气氛,却以欣喜的情调写它。似乎“反常”,却又合乎诗中旨趣。联系诗人当时的境况,才不过二十多岁,正当风华正茂之时,却不为当局所用,怀才不遇,自生自灭,不胜悲凄。细味此情,便知诗人写此诗的良苦用心。

[1] [2]  下一页

,《四类常见诗歌的鉴赏》教学案
《《四类常见诗歌的鉴赏》教学案》相关文章

tag: 教学  诗歌  , 高考诗词名句复习,高考诗词名句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诗词名句复习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