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珞幼百步亭分园:
在“语言创新”教育研究的实践中,活动提问的设计非常重要。掌握了提问技巧,就能开阔幼儿思路,使幼儿的思维更具独立性,新颖性和灵活性,能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在以往的语言教学中,教师讲完故事后,总是会问幼儿这样一些问题:故事叫什么名字?有几个什么角色?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这样的提问固然对幼儿记忆故事有一定的作用,但太表面化、模式化,所提问题是单一的、回忆的和封闭式的,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思考、想象和选择的余地。那么如何提问、提什么样的问题呢?
1、开放式的提问。开放式问题包刮判断性问题、假设性问题、创造性问题,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的答案,不受故事、语言和情节的限制,可以为幼儿提供创造性的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空间。开放性问题又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幼儿搜寻以往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对问题予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和推理,同时开放式问题将幼儿置于一定的角色地位,幼儿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与作品人物产生情感共鸣,受到启发和教育,培养良好的品德习惯。在提问时,还应注意各类问题的有机搭配。(1)判断性问题与分析性问题结合。如“这位阿姨是谁?”“怎么知道她是医生”通过追究促使幼儿讲述自己判断的依据,从而对画面进行分析与综合。(2)推想性问题与分析性问题结合。如“他在想什么?”“怎么知道他是这样想的?”通过追究促使幼儿的讲述由外到里再由里到外地展开,这样做有利于引导幼儿扩展自己的推想或修正自己的推想。(3)创造性问题与分析性问题结合。如“像什么?”“怎么看出来的?”通过追究促使幼儿讲述想象依据,这有利于引导幼儿展开合理想象,通过讲述理由,还可以达到互相启发的目的,促使想象的发散。这样的问题都可以引发幼儿在掌握概念和判断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发展规律进行想象和推理,这无疑会提高幼儿的思维发展水平,促进
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教师和幼儿提出疑问。这样能满足孩子的需求,使我们的教育更有针对性,真正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思维的过程就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关键是找到幼儿原有的发展点,教师可以在向幼儿交代故事名称后,让幼儿对名称提出自己的想法,事实上幼儿所提问题可能就是故事线索,讲述后再将问题回到幼儿中解决,效果会更好,教师还可以讲述后让幼儿提出故事中的疑点,如“三只蝴蝶为什么不分开去避雨?”“三朵花也不是不让三只蝴蝶避雨,是它的叶子太小了吧”“乌龟从山坡上滚下来不是犯规了吗?”等等,幼儿的疑点正是教师课堂中要解决的重难点,如此幼儿的思维积极、主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思维会更加灵活敏捷,创新意识也会越来越强。
tag: 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教学计划,幼儿园教学案例,幼儿园教学反思,幼儿园管理 - 幼儿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