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九年级物理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中考命题视野盲点及其应对策略,
通常的大题目会设计成若干个小的知识点和能力点进行考察,如果所设计的能力点之间出现比较大的关联度,则命题设计的风险加大。
例:冬天,小明新买了一双尼龙袜和一双棉袜,他发现穿棉袜比穿尼龙袜暖和,那么棉袜与尼龙袜相比,主要是什么物理特性不相同呢?
(1)请你做出猜想;
(2)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你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方法。
www.lexue88.com
试题考察目标:科学探究的猜想和设计实验能力。
考试题把探究程序中的猜想、设计实验在同一道试题中出现,并且采用高度关联的考察方式设计答案,把探究程序设计成递进关系的两个问题。评分标准则设计成学生必须进行正确猜想才能够给分,第二问设计实验必须建立在对于正确猜想进行设计才能够得分,否则是无效答案。换句话说,如果第一问猜想错误,则整个题目全错。
显然,这种设计形式将无法保证和鉴别第二个能力即学生“设计实验能力”目标考察的完成。浪费了所考察的能力目标,也浪费了试卷分数,更严重的是出现对于学生能力鉴别与区分的高风险。如果能够降低小题答案关联度,则考察目标更容易全面实现。例如设计成:
冬天,小明新买了一双尼龙袜和一双棉袜,他发现穿棉袜比穿尼龙袜暖和,那么棉袜与尼龙袜相比,主要是什么物理特性不相同呢?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收集了下列几种典型猜想:A.棉袜与穿尼龙袜两种材料比热容不同;B.棉袜与穿尼龙袜两种材料导热性不同;C.棉袜与穿尼龙袜两种材料透气性能不同;D.棉袜与穿尼龙袜两种材料导电性能不同。
(1)你支持哪一种猜想?写出支持的科学依据;(2)设计一个实验检验你支持的猜想.要求写出实验方法。
经过修改以后的答题设计,猜想能力、实验设计能力考察都会在试卷上表现并且被考察出来,把探究程序中的两种能力考察设计成了独立的问题,降低了关联度。试题的效度会提高。
5.参考答案的偏差
参考答案是命题程序和结构的最后一部分,这最后一段考虑不周,不仅会影响学生考试成绩、干扰考试数据的真实性,还会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莫衷一是,苦不堪言。
例:在南方雪灾中,连续的寒冷天气使气温长期在0℃以下,我们在电视中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当路面结冰汽车无法行驶时,护路工人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路面上的冰会在0℃以下熔化,从而使交通畅通。
(1)请你就这个现象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针对你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的猜想。
(2)要使汽车能在雨雪路面上行驶,还可采用其它什么方法?并说明理由。(说出一条即可)
参考答案如下:
(1)提出问题:加入盐后,为什么冰在0℃以下就可以熔化呢(2分)?
猜想:加入盐后,冰的熔点降低了(2分)。
(2)可在汽车轮上加防滑链(1分)。这样可以加大汽车轮与路面的摩擦力,从而使汽车能安全行驶。(1分)
试题考查目标:科学探究中的提问和猜想能力等。
试题提供的情景是“路面上撒大量的盐,路面上的冰会在0℃以下熔化”参考答案要求必须是“冰的熔点降低”。如果回答成“水的凝固点降低”则为无效答案。学生实际答案许多选择了“水的凝固点降低”,由于这一种答案被判成错误,无法得分。所以统计数据难度值增大了。教师的困惑在于:对于晶体,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等。所以回答“冰的熔点降低”和“水的凝固点降低”依据同一个知识,当然是正确的。况且,车轮碾压冰块,通过做功实现冰的内能增加而熔化,因为撒盐导致熔化了的冰水凝固点降低,使冰水无法达到凝固点而不能够继续凝固。这一说法从科学知识上讲也是正确的,为什么一定要“冰的熔点降低”才是正确答案呢?这样的参考答案标准,把考察目标集中到了“熔点”、对于“熔点的理解”和区分“熔点和凝固点”,最初的考察目标:科学探究中的提问和猜想能力等反而无法完成,考察目标偏移。
在参考答案设计中,命题者必须综合考虑,从不同角度完善参考答案。否则再好的考试题也不会考出好的成绩,更不会得到有效、真实的数据。
上一页 [1] [2]
,中考命题视野盲点及其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