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及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能力培养:依据对实验的观察和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综合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科学思想:化学平衡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思想。
科学品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去探索自然科学的奥秘。
重点、难点 浓度、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化学平衡,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
它有什么特点? 回忆,思考并回答。 加深对平衡概念的理解并为本节课所学内容作知识上的铺垫。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实验引入】取6mL0.01mol/L
FeCl3溶液,加入2滴0.01mol/L
KSCN溶液。将所得溶液分为两等
份,在其中一份中加入2滴1mol/
LKSCN溶液。
【提问】(1)上述混合体系是否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为什么?(2)这两次平衡是否是同一平衡状态?
【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平衡态一变为平衡态二的过程中速率的变化,同时画出v-t图(速率-时间图),引出化学平衡移动的概念。(见附1) 分析:
达到了化学平衡状态,因为颜色不再变化说明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一定,但这两次平衡不能叫同一平衡状态,因为外加条件发生了变化,各组分的浓度也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第二次达平衡的平衡体系中血红色加深
了。 通过具体的实验引出平衡移动的概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
兴趣。
【板书】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引导学生看书第10页并强调:
移动原因:正逆反应速率由相
等到不等最后又相等。
移动结果:混合体系中各物质
的质量分数发生了变化。 看书并画出重点:
如果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以后,反应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等)改变了,平衡混合物里各组成物质的含量也就随着改变而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这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准确掌握化学
平衡移动概念。
【过渡】哪些条件可以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速率发生了变化,化学平衡一定移动吗?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1.浓度
结合上面所做的实验与学生一
起分析归纳。 讨论归纳。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科学思维方法。
条件改变 平衡移动方向 原因 结果
增大反应物浓度 正反应方向 v正>v逆消 耗反应物
减小反应物浓度逆 反应方向 v正<v逆 补充反应物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 反应方向 v正<v逆 消耗生成物
减小生成物浓度正 反应方向 v正>v逆 补充生成物
【小结】(1)平衡移动方向与外加条件、正逆反应速率相对大小、平衡移动结果三者的关系,谁增耗谁,谁减补谁,但不能将外加条件削减为0。
(2)对于固体或纯液体来说,它们的浓度是常数,改变它们的量,平衡不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实验】
观察实验并思考:
(1)在升温和降温时,容器内气体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平衡如何移动?
(2)在升温或降温过程中正逆反应速率如何变化?
(3)如何用速率的变化解释平衡移动方向? 培养学生结合实验和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综合思考,最后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并弄清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与化学平衡之间的关系。
【提问】上述思考题
【引导】引导学生分析温度对反应速率,平衡移动方向之间的关系。 小结:
(1)升温
速率:v吸增大>v放增大,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2)降温
速率:v吸减小<v放减,小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3)平衡移动削弱了温度的改变,但并不等于完全消除。
【提问】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能否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请大家阅读课本第14页,并画出v-t(速率-时间)曲线图。 看书画出v-t(速率-时间)曲线图并得出以下结论:化学平衡发生移动,速率一定发生变化;但速率发生变化,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