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七年级地理教学设计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初一地理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练习,
基础巩固题
1.下列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自然条件是 ( )
A.地形崎岖,气候寒冷
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C.资源贫乏,气候干旱 D.水源匮乏,地形崎岖
2.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
A.高原、山地地区 B.热带雨林地区 C.荒漠地区
D.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3.聚落一般分两大类( )
A.散村与集村
B.乡村和城市 C.集镇和乡村 D.集镇和城市
4.下列关于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的对比,不正确的是( )
A.乡村聚落的居民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形式
B.乡村聚落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
C.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
D.城市聚落有住宅、学校、医院、影院,而乡村聚落没有
5.造成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原因是( )
A.居民人口的多少 B.占地面积的大小
C.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D.地形和气候的差异
6.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 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7.“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着鞭儿响四方,百鸟齐歌唱。”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
A.农村
B.牧村 C.渔村 D.林场
8.有关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竹楼,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地多竹林,所以就地取材 B.当地气候湿热,竹楼利于散热防潮
C.当地降水频繁,较陡的楼顶便于雨水下泻
D.当地经济落后,没钱盖砖瓦房屋
9.渔村、牧村、农村、城市等不同聚落类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
A.自然条件的影响 B.开发利用的时间长短不一 C.各地政治制度不同 D.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
10.有关聚落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 )
A.早期的聚落大都选择在经济发达的地点
B.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形成
C.自然环境的差异并不影响聚落民居的建筑风格 D.热带沙漠地区的房屋一般墙薄窗户大,有利于散热
11.关于聚落的分布,正确的是( )
A.平原地区工农业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稠密 B.高原、山地空气好,适合人们居住,聚落分布稠密
C.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方,聚落分布稀少 D.气候终年炎热多雨的地区,聚落分布稠密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凡是有人类活动的地方,一定有聚落
B.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在地图上常被定为居民点
C.四合院是我国南方地区民居建筑的代表 D.自然环境对聚落的形成、发展的作用不如人文、环境的作用重要
强化提高题
13.下图a、b、c、d四个聚落中,最有可能优先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a B.b C.c
D.d
www.lexue88.com
14.以下正确体现聚落与环境关系的是( )
A.东南亚常见双层木楼和竹楼,上层住人,下层不住人
B.西亚和北非地区因为炎热少雨,所以民居窗户大,屋顶是平顶
C.我国南方地区冬季为了御寒屋内有土坑
D.日本因地震较多,所以房子大多用砖瓦建造,特别牢固
15.不同类型的聚落呈现出的景观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原因是( )
A.社会制度的差异 B.建筑风格的差异 C.风俗习惯的差异
D.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
16.人们提倡保护传统聚落的主要原因是( )
A.它们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 B.它们是革命传统教育的极好场所
C.它们美观漂亮、赏心悦目,是极好的旅游资源 D.它们是透视古今中外民俗风情的窗口
17.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如不对传统聚落加以保护,将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B.应尽力保护那些具有传统特色的、民族特色的聚落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对于那些较为破旧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18.以下属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正确措施是( )
A.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雕塑和壁画的侵蚀
B.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
C.在古代建筑上刻写“XXX到此一游"为其增添光辉
D.尽量多的吸纳参观人数,以充分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
读“沙漠中的绿洲景观图”,分析回答19~20题。
19.该景观可能位于下列哪个地区( )
A.欧洲西部
B.西亚和北非
C.北美洲北部地区 D.塔里木盆地
20.该地区的民居建筑“墙体厚,窗子小”是因为( )
A.气候寒冷 B.盗贼猖獗
C.昼夜温差大,风沙也很大 D.降水稀少
综合应用题
21.读右图,回答下列各题。
(1)聚落可以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按照这种划分,图中A、B、C三处聚落属于
聚落,三处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共同点是
[1] [2] 下一页
,初一地理上册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