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教学设计七
作者:林志强 文章出处:福建省安溪县第三实验小学
设计理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过:“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最愚蠢的。”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亲人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读来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教学时,以课文为媒介,引领学生“以读为主,读出个性;读中悟情,以情动人。”通过读,让学生有真切的体会;通过读,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18个生字,学会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真挚情感。
4.通过学习课文,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引情
1.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师:(播放课件:一组表现幸福生活的画面)看了这些画面,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我感到他们非常幸福!
生:我感到他们的生活非常快乐!
师:是的,在大街上,在公园里,在商场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幕情景。可是,这样幸福的日子并不属于每一个孩子。今天,我们就来读读这样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2.由题质疑,激发感情。
师:看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生:“一个中国孩子”是谁?
他发出什么呼声?
为什么会发出这一呼声?
3.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先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然后从中找一找答案,相信这些问题不会难住你的。
生:(轻声朗读课文)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生字词的读音,并说以上几个问题。
二、精品细读,感悟内容──动情
1.默读课文,自主感悟。
师:默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默读、思考)
生:作者首先以一个中国的中学生、牺牲了的维和人员的孩子的身份,用真挚的、充满深情的语言,向联合国秘书长加
2.研读课文,同伴互助。
⑴“爸爸”是个怎样的人?
师:请同学们读读文中描写“爸爸”有关句段,想想“爸爸”是个怎样的人?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找出有关句子,互相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他是一名军事观察员,在执行维护和平的行动中壮烈牺牲了。──一位保卫和平的勇士。
生:爸爸临上飞机前对我和妈妈那深情的目光。他还说:“孩子,等爸爸回来,我一定送你一顶‘蓝盔’”。──一个爱妻子、爱孩子的好丈夫、好爸爸。
生:鲜血染红了他的征衣,腕上的手表浸满了凝固的鲜血。爸爸的嘴张着,仿佛在呼唤着什么。──一位热爱和平,并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和平的人。
生:我的爸爸精通四国语言,是一位出色的经济学硕士,本来他应该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却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一个出色的人才。
⑵体会失去“爸爸”的悲痛。
师:一位捍卫和平的勇士,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一位可敬可爱的父亲,就这样被战争夺去了宝贵的生命。作者的心情怎样呢?用具体的句子说一说。
生:现在这顶蓝盔回来了,但它是钉在爸爸的灵柩上回来的。(事实是多么的无情。客观的叙述中饱含巨大的悲痛。)
tag: 教学 中国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