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教学
作者:吴渊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这篇精读课文属书信体文章,是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的一封信。信中缅怀父亲——一个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献出宝贵生命的英雄,并代表中国孩子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课文饱含着一个孩子失去父亲的悲愤和对和平无比渴望的真挚情感。文章情感强烈,语言朴实,读之催人泪下。因此,我在教学设计的第一课时中着重体现了一下三点:
1. 反复诵读
本文作者用一个中学生、牺牲了的维和人员孩子的身份,用真挚、充满深情的语言,向联合国秘书长倾诉了自己家庭的不幸,讲述了爸爸牺牲后全家悲痛欲绝的情形,而后充满感情地向人们介绍自己的爸爸,最后,代表全家,所有的中国孩子
2. 紧扣题眼
文章的题眼是使“呼声”,因此,我在课堂一开始就让学生回答孩子的呼声是什么?而后的课文理解中,也一直把这呼声穿插在其中,课文结束的时候,让学生再次呼吁“救救孩子,要和平不要战争!”而课文对于爸爸身份、才能的描写我则让学生一读带过,不作详细地讲解。我感觉自己把握了重点,做到了主次分明。
3. 适当补充
课文中对战争的描述并不多,学生仅凭读文本不能深刻理解战争造成的灾难,对人类造成的无法弥补的伤害,因此,我在课堂上适时补充实例,出示各类幻灯片,让学生更具体地感受“世界并不太平”,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从而让学生缅怀那些为维护世界和平而英勇献身的英雄们,引导学生放眼世界,关注国际局势,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最后,还补充世界上爱好和平人士所采取的行动,让学生明白自己能为和平作哪方面的努力。
第二课时我打算着重指导学生书信的格式,着手写回信。
作者:武蓉
发表时间:2006-11-24 15:05:55
听了
一、 以读带讲、以读悟语,品词嚼句
这篇文章是借助语言文字把雷利同学的呼声表达出来。老师在教学中,通过学生反复地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理解、体会、品味,借助钉、如约、呼唤等重点词语感悟出雷利一家失去亲人的痛苦。老师让学生深入品读,感悟真情,给足学生自主读书的时间,充分与文本对话,披文入情。本部分教学抓住几个关键语句,或进行场景的对比,品析语言,或补充相关的资料,丰实人物形象,或重点指导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老师发挥情感的纽带、驱动作用,顺学而导,使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语言现象的感悟、品味,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人物的形象逐渐丰满,感受文本真情。
二、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1、通过学生与学生的教与学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如:请个别读得好的同学来说说你怎么读的。
2、注意学生读书时对重点词句的点评。
3、设计了一个说话练习:为了 ,为了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堂教学tag: 教学 课堂 中国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