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
学习目标:
1.认识“檐”、“饰”等五个生字。会写“棚”“饰”“冠”等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装饰”“和谐”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田园诗情,激发学生对农村生活的兴趣和热爱。
4.带领学生品味优美语言,积累精彩句段。
重点:如何通过对普通事物的描写来展示乡下人家的朴素,和谐,安详的生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件出示乡村生活的图片 说说看后你的想法
2、出示课题:乡下人家 陈醉云
二、初读课文
1、媒体出示读文要求。(师读要求)
⑴大声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顺。
⑵边读边想,课文给我们描述了哪些景物?
2、生读文
跟同桌间交流一下难读的句子。(生同桌交流难读句子)
有难读的句子吗?跟大家交流交流。
3、概括画面
同学们刚才读课文,课文给我们描述了哪些景物?
你们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屋前搭瓜架 门前种鲜花 屋后春笋冒 院里鸡觅食 河中鸭嬉戏
4、概括乡下景色特点。
出示句子: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师过渡:这节课我们先去看看“屋前搭瓜架,鲜花春笋伴”的迷人风景吧
三、品词析句,感受田园诗情
1、自由读1-2自然段,划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把它读好,并说说美在哪里?(学生读后,指名读句子,随机出示以下四句)
句1: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① 指名读后,师:读着这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
② 这瓜架在乡下人家可常见了,句子中有一个词语告诉了我们,找找是哪个词语?(总爱)
师引读:当我们来到乡下,走到这户人家屋前,看到……(生接读: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走到那户人家屋前,看到……(生接读: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生接读: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
师:当这些瓜开花结果的时候,又是另一番迷人的景象,
出示:句2: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① 指名读。
师:你就是乡下人家的孩子,当你看到自己家门口挂满了青的、红的瓜,什么心情?(高兴)
师:你高兴什么?(学生回答后就让学生用高兴的心情来读句子)
师:如果你是个城里的孩子,当你来到乡下,看到很多人家的门前挂着青的、红的瓜,你会有什么感觉?(惊叹、惊奇、好奇)——然后让学生用惊叹的语气去读句子
②象城里的高楼前摆着石狮或是竖着两根大旗,给你又是什么感觉?(没有生气,没有给人亲切感)
师:那就让我们把它们给我们的亲切感读出来吧。(再读该句)
师过渡:在乡下人家的屋前屋后,又是另一番景象,谁看到了读出来吧(指名读)
出示句3: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着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①学生读后,出示图片,让学生猜猜哪张图片是什么花。然后打出花名,读读,几种花开花的季节。
② 喜欢这些花吗?你会用哪些词来形容它们?既然那么喜欢,我们就在读中把它表达出来。
3、下了一场春雨,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出示句4: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来。
①指名读,说说读了句子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很多笋从地里长出来)
②这句话中有个词用得很妙,很传神,找找是哪个词?(探)
③ “探”是怎样的动作?(让学生试着做一做)“探”可以换成哪些词?可是老师觉得这些词都不如探妙,谁能说说探妙在哪里?(把春笋写得很调皮,很可爱、很活泼、象小孩子)
④ 谁能把这种活泼、调皮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
师小结:多么美丽的乡下人家,多么富有生趣的画面,就象作者所说……(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四、总结全文,提升
1、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发现生活中那些平凡普通的事物也蕴涵着独特而迷人的美。正如大雕塑家罗丹所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现在,就让我们伴着柔美的音乐,齐读1-3自然段,感受下人家独特、迷人的风景。
2、拓展:
当个小诗人,有感情地背诵你最喜欢的画面
,《乡下人家》第一课时教案
tag: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