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现在由我对林老师执教的《大自然的启示》这节课作个人的点评,不妥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大自然的启示》这节课充满了活力,我用15个字来概括我的感受:开放促交际、层层促提高、评价促训练。
一、 开放促交际
生活是语文能力培养的活水源头。这节口语交际课以教材为依据,又不拘泥于书本,而是让孩子们在大自然,在生活实践中展开口语交际,把口语交际延伸到日常活动中去,开放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对于“开放促交际”这一感受我主要从取名、实践、广度三个方面来解说。
1、 巧取名。课前活动,林老师让学生用大自然界的事物为自己取名,并且介绍自己 ,互相认识。创设了一个自然万物欢聚在一起的交际情景,这样把学生的思维带入了广大的自然,唤醒了他们最原始的喜爱和情感,激发了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在刚才的课堂上,我们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选用大自然中的名字,“我是小虾,我是花,我是小鱼”“我们是好朋友”……我们分明能感受到孩子们仿佛真的来到了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嬉戏,玩乐,课堂气氛顿然活跃。接着让他们讨论介绍自己的小组,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个个不甘落后,立刻开始了热烈的讨论,都想让自己的介绍标新立异。这时的他们已经没有了胆怯,当那个小男孩儿摇头晃脑地说:“one two three ……”那天真无邪的样子,让场内场外为之振奋。从他们兴奋的表情中,夸张的动作中,我们感到孩子们再没有了胆怯,他们乐说也爱说,课堂已经成了他们交流的舞台,为即将开始的课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2、 实践出真知。《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课标》还明确指出:“各地区蕴藏着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老师在教学中能准确的理解课程标准的理念,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能有效地利用教材的资源,身边的资源,进行语文实践。在进行本单元的教学中,林老师让学生到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收集资料,阅读资料,处理资料。并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旗峰山公园,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充分的进行实践体验,观察发现。在那里孩子们看到了花草树木的更替,观察了水中的田螺和金鱼,调查访问了园林工作人员,发现了以前所没有发现的东西。……就这样,在大量的阅读中,在综合性学习实践中,给学生的汇报储备了资料,保证了资料的广度、深度和真实。丰富了体验,激活了头脑,引发了思考,衍生出了问题,萌发了启示。如在小记者采访这一环节中,面对小记者多角度的提问,学生都纷纷举手,学生汇报是那样的真实自然,如:用手触摸田螺的时候,它软软的壳会缩进去;桂花虽小却能散发出很浓的香气等等,这时的课堂已经成了生活的大市场,成了孩子们口语交际的自由空间,在“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落实了语文教学源于生活,又走向生活的教学思想,有效地拓宽了语文学习的运用领域,真正实现了大语文观。
3、 广度。正因为有如此开放的过程,所以形成了这节课的广度。四年级口语交际教学中明确要求:面向全体,训练到位。这节课较好的落实了这一要求。本节课的广度表现在资料收集的途径多、展示的资料丰富、学生参预面广。广泛而深入地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掌握了各种收集资料的途径,从中收集到了花草树木、江海湖泊、风雨雷电、鸟兽虫鱼等各方面的资料,类型众多,丰富多彩。有了知识的储备,就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有话可说,所以本堂课上学生参预面广。从课上可以看到,人人都有汇报的机会,在小组内说,在班上说,在评议别人时发言的时候讲。这节课让学生汲取到更丰富的知识,掌握了更多的技能,让每个人都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了新课标面向全体的教育理念。
二、层层促提高
语言实践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基于上述理念,林老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创设了多元整合而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语言实践和能力培养这两条线索在教学过程中交织、融合、共促交际。
第一个层次:课前互动,打开语言闸门。
1、课前互动中,教师用取名,介绍小组的方式,迅速地调动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动性,学生的语言闸门被打开了,语言实践也从词句的角度进行了训练,为后面的丰富表达奠定了基础。
,《大自然的启示》评课稿tag: 大自然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