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生命 生命》
“没有花的草是寂寞的。”“蝴蝶在她八岁的人生划过一道极其优美的曲线,述说着飞翔的美丽!”读着这样的句子,淡淡的忧伤,浅浅的满足,丝丝拨动心弦,让我不禁沉醉其中!人教四下第五单元那一段段美丽的文字背后,都述说着一个共同的主题:对生命的执着。
面对着这样古老而又永恒的话题,不光是孩子,即使是对我们这样经历人生几十年的成年人来说,也是遥远和深刻的!现在又一次捧起“生命”,心里更有一种无法言语的激动,《生命生命》一次次震撼背后想留给孩子些什么呢?我也在思考!突然我的脑海里冒出一个词“感性”,记得许多特级老师都说,我们现在的课堂过于理性,老师理性地分析,学生理性地讨论。我猛然发现,我以前几次的尝试教学也是如此了。把生命这样感性的话题作为道理,灌输给学生,那么多年以后,学生还会记得那文字中跳跃的“生命”吗?如何在这篇散文中,以浅显的方式读到生命,在字词的自然积累中悟出生命的价值,我想这也是上好这的关键。
一直喜欢杏林子,喜欢《生命生命》,喜欢她以散文的形式和我们探讨:“生命是什么呢?”喜欢她在一遍遍的低吟中告诉我们如是一样的生命。课前在反复的诵读中“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感性的文字,清晰的课文脉络也打开了我的思路,飞蛾、瓜苗、心脏跳动是生命的力量,脆弱而又顽强。再在杏林子身上,体会到生命的意义在于珍惜,我们可能无法增加生命的长度,但我们可以让生命变得光彩有力!这样,教学生命似乎变得简单了。
很想一口气教学完整篇课文,因为太过于喜爱了!但是语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我不得不有取舍,第一课时,我梳理课文,学习词语,了解一组反义词和近义词,学习瓜苗、飞蛾的两个片段。以句子的反复品读层层悟出,生命是什么?飞蛾扶为主,从篇到段,从段到句,从句到词,“欲望、跃动、强烈、鲜明……”再从词到句,从句到段,原来活着是一种本能!再小结飞蛾学习的方法,学习瓜苗时举一反三,体会活着需要勇气。总结两部分,从段到篇,画好一个圆。初步感受生命的顽强后,再从作者身上看生命,找到世间生命的共同特点,写下自己小小的、不成熟的,却是最真切的感受!把所有的感受都汇成一首诗,一首生命的礼赞,课到这儿戛然而止。学生明白了:生命不只是生活,活着很简单,而活出勇气才是真正的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它的内容。对于这样的生命“糟蹋”还是“珍惜”就留到第二课时中品味,我想这样的教学,“生命”会实在了,也会开阔了。
语文教学深入浅出,语文老师智慧教学。面对生命,我们永远无法绕开一个个鲜活的实例,不能抽离生活学习。生命的教学,文本、我们提供的只是一个素材,我们不能离开学生的自主感受学习。语文学习,我们老师更不能孤独地教学。不同的时间,人的经历不同,对生命的感悟也不同,现在孩子可能无法像杏林子那样真切地被生命感动,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生命还长,生命的感受将永远不止。如果再上《生命生命》,我想我对生命也会有新的感受,对生命的教学也会有新的领悟。
,这就是《生命 生命》
tag: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