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回扣主题: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当我拥有了无数听众的时候,我永远也无法忘记那——唯一的听众!(齐读课题)
板书:
唯一的听众
成百上千的观众
【设计意图:“唯一的听众”是“我”心中最美丽、温柔的记忆,那是一段老一代艺术家对年轻一代的呵护尊重、艺术化的温暖故事。在课结束时,将“成百上千”与“唯一”对照,突出“唯一”正是凸显这“唯一”的美好。】
四、教学思考:
静静读书,首先需要静静的“场”。课伊始,在静静的描述与幽雅的小提琴乐曲中,文本整体的画面静静地呈现出来。这个静场的营造,将学生带入其中,身临其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从学生的学习状态中,我感觉到他们进入了这个静场。
静静读书,还需要“心”的全部投入。在这个静场中,学生读文句,也是在想象画面,在画面中品出自己的“感动”:文中那些关于老人与“我”的画面是那么温馨和谐,与幽静的林子融合地那么自然。当然,“读出感动”是抽象的,如果能将读得的感受写出来,说出来,具体地“语词化”,那么读书感悟才能真正的清晰起来。读书所得也只有通过具体的语词化,才能真正成为学生个体的语言。因此,在课堂中,给学生留足够的时间去读书、感悟、抒写,让学生有时间去琢磨语言、思考内涵、想象语言背后的画面、抒写内心的感受,这样,学生才能逐步拥有自主阅读的能力和习惯。
当我们赞美着课堂上“小手林立”的热烈情景时,不妨反思:总是小手林立着,“小手们”会有多少时间在静静地读书思考呢?特别对高年级的学生,阅读中如果没有沉入文本,随意地让“小手林立”,没有深入思索,没有静静的想象感受,往往使阅读感悟肤浅化,流于形式,“感悟”成为很空洞的抽象语言概括,少去了个性的真实的体验,对学生语文素养乃至个性品格的形成都是不利的。
罗曼·罗兰说:“没有一个在读书,而是在书中检验自己,提升自己。”只有让学生静下心来,才能够走进书中去检验自己,并从中获得什么而提升自己。
我们的孩子,特别是公开课上的孩子,缺少的也许正是这份静静读书之气。
也正是处于这样的思考,我选择这篇“文心静”的文章,让“课心”也静下来。静静读书!
静静读书,也需要在人物的心灵里走一遭。设计写话,让学生成为“老人”,从老人的视角出发,抒写内心,正是这样的换位体验,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又深了一层。
课后,一位听课老师对我说:“虽然这个写话的形式很好,但我认为,就让老人内心的那份平静收藏在学生的心灵之中,写出来,反倒破坏了文本的意境。”
说得极是!文本的意境多美!不用说老人的内心,其实意境洋溢在其中了。我也曾经这样想过,有些语言,有些内容,就让它留白吧,留出一段空灵的心灵空间。
但是,有时也想,作为一种语言与情感的练笔,换位的体验写话未尝不可。
我想,语文教学,就是在这样不断的产生矛盾与解决矛盾中步步走来,有矛盾,才有所探索。
赵惠文
tag: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