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跳水》的得失
组内要求每个人上一节课,我有幸中彩《跳水》一课。这课是一篇精讲课文,记叙了发生在一艘环
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的惊险故事。
为了上好这一课,我深钻教材,精心设计,巧妙构思,连整个课堂的各个环节的怎样过渡也作了安
排。首先以整体感知课文开始。一生通读课文在其他学生思考整个事件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板书。目
的是让学生对整篇课文有大致的理解,紧接着,直接进入课文,猴子是怎样逗孩子,让学生找出一
系列动词,并加以理解,以“面对放肆的猴子,假如是你,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小孩子又是
怎样做的”为过渡句,想引起学生对第3自然段的注意,重点是想放在孩子处境危险和船长命令孩子
跳水两段(即四 五自然段) 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即孩子遇险段时)我让学生通读,直接问,从
此段中你看出了什么,学生一下子就能说出孩子很危险,并能说一系列的重点词语,这和我的初衷
相悖。我的本意是让学生找出面对放肆的猴子,气极的孩子怎样做,猴子又是如何更加放肆的,并
通过看插图体会孩子的处境危险,在上此段时显得有点乱,可见教师驾驭课堂的技术不够。重点部
分,船长命令孩子跳水一段,教师们一致认为讲得精彩。
亮点一:注重了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和积累,文段中有这样一句:“正在这时候,是什么时候,学
生很会联系上下文说出一系列的词语,如:危在旦夕,四面楚歌,十分火急,刻不容缓,火烧眉毛
……并加以运用。
亮点二:注重了学生的朗读。先男生齐读此段,讨论为什么要把船长的话读得如此大声,又快。学
生能体会当时情况紧急,又紧张。师引读,生齐读,男女生比赛读,读出了气势,读出了对船长不
得不敬佩的感情。为什么用枪命令孩子往海里跳呢?孩子们都能体会是不让他因惧怕而犹豫,因犹
豫而拖延时间有可能掉在甲板上,就意味着死亡这一层意思,但一生又说,老师,这还有一个原因
,前面第一段有一个词“风平浪静”,这也可以看出跳海是唯一,也是最好的选择,说明孩子跳海
就有希望,如果是“波涛汹涌”那也会死亡。我十分欣喜,听课的老师也是频频点头,我马上肯定
了这位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不管他说得对否,他 善于思索的精神令人赞赏,我们不正是
要这种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敢干大胆质疑的学生吗?,
在学生如何理解“40秒钟——大家已经觉得太长了”时,老师让学生自己去感受,闭上眼睛按老师
数“一 二”的节奏数到四十,数完后,大多数学生说四十秒太短了,也有一部分学生说四十秒钟长
,老师为了学习课文,一下子就赞同了前一种说法,其实后一种说法的同学与我交流,理由更充分
,体会更深刻,因为他是在默默地数默默地等待,这不正是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吗?为什么要扼杀
学生的思维?
课后,学生们拥向我,他们七嘴八舌说:“老师,今天的课我听得特认真。”“老师,你今天的课
上得真好!”
“老师,我发现你今天特漂亮,脸白里透红。”
“老师,我认为前面`放肆`一词很重要,你没有讲出来。”
“为什么呀!”
“反正我也知道。”
我抚摸着那个给我泼冷水的同学的头,用赞许的目光点了点头,他却腼腆地低下了头。
多么智慧的学生,多么好地“合作伙伴”这不正是我茅塞 顿不开的苦恼吗?刚开始,我始终找不到
如何使“水手 猴子 小孩 船长之间相互联系,逐渐发展的突破口,这一下,竟使我有一种豁 然开
朗”“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的收获颇多,近段时间来,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一位老师在评窦桂梅
老师的课,说的两点我很欣赏,他认为一个称职的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两点基本素质,一是丰富厚
实的文化底蕴,二是对学生对语文教学的满腔热情。在此我也认为没有上不好的课,只是你不具备
以上两点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是你当不好老师。
,教《跳水》的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