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长相思》教学艺术赏析

《长相思》教学艺术赏析

03-13 00:52:18   浏览次数:643  栏目: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
标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长相思》教学艺术赏析,

师:好一个生气勃勃,好一幅乡村乐居图啊!这是她看到的。继续看。

生:我看见了晚上月光皎洁,星星一闪一闪的,他的亲人坐在窗前望着那圆圆的月亮,鸟儿不再唧唧喳喳地叫,外面只听见微风习习,花儿合上那美丽的花瓣,亲人是多么希望纳兰性德能回到家乡与他们团聚啊!

师:一个多么宁静,多么安逸,多么美好的夜晚啊!

〔赏析〕:学生在音乐伴奏声中写话时,教师用舒缓的语调提示学生,想象词人在家乡生活的多种可能性,借以拓展学生的思路。学生的想象是极其丰富的,家乡美丽、温馨,安宁、祥和,体味到“故园”二字所承载的无穷韵味。写,在这儿不是为写而写,而是通过写让学生成为纳兰性德,成为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纳兰性德,走进纳兰性德的内心,去体验长相思的味道。

四.问得怦然心动

师:同学们,《长相思》读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非常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身在征途,心系故园的那一颗破碎的心。我想,读到现在为止,读到这个时候,你是不是应该问一问纳兰性德。你的脑子里冒出了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纳兰性德,既然你这么思念家乡,那你为什么还要去从军呢?

师:问得好!谁再来问?

生:纳兰性德,你快点回家吧!你为什么不回家呢?

(学生说不出来了)

师:我知道,你想问纳兰性德,你为什么不早点回家呢?是吧。好,继续问。

生:纳兰性德,如果你想回家,就应该早点用心打仗,为什么不用心打仗?不用心打仗,仗打不好,你还会死在途中。

师:是啊!你身在征途,就一门心思去干你的事业,为什么对自己的故园又要牵肠挂肚,辗转反侧呢?问得好!谁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

生:你既然这么想念家乡,那你为什么不把你所想念的,对家人想说的话写下来,让一个老乡帮你送过去呢?

师:好!孩子们,你们都问我是吗?你们可曾知道这些问题纳兰性德也在问自己,就在征途上,纳兰性德还写了一首词,题目叫《菩萨蛮》,其中有这两句就是纳兰性德问自己的,谁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学生朗读。)                   

师:问得好啊!问自己,孩子,问自己。

(学生朗读。)

师:问得好!孩子们,请你们再想一想,除了纳兰性德在问自己以外,还有谁要问一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还有深深思念他的妻子。

师:对!你就是纳兰性德的妻子,你问一问纳兰性德,孩子你问。

生: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妻子问丈夫,那个“君”字改成——

(学生说问“夫”。)

师:好,来,你再问一问。等一下,我们一起到一个地方去问一问,好吗?长亭外,杨柳依依,妻子在送别的路上问纳兰性德——

生:问夫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好一个贤德的妻子。还有谁会问一问纳兰性德?

……

(学生以纳兰性德的儿子、父亲、哥哥等不同的身份来问纳兰性德。)

师:是啊!孩子们,许许多多的人,他的老父,他的爱妻,他的娇儿,他的长兄,还有他的朋友都在问纳兰性德。我们再一起问问纳兰性德: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生齐问: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师:孩子们,轻离别,你们居然说我轻离别?

(板书:轻?)

师:我纳兰性德真的“轻”离别?再读《长相思》,默读,你从哪儿体会到我纳兰性德没有轻离别呀?我不是轻离别呀!《长相思》的什么地方让你体会到了这一点?

师:我是纳兰性德,我想先问问我的老父:“老父,我是轻离别吗?”

生:不是,我从“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中看出你不是轻离别,而是为了保家为国。

师:好一位开明的父亲!我再想问一问我的爱妻:“我是轻离别吗?”

生:你不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你是为了保卫祖国。你离别家乡,是为了到前线去杀敌。所以我不怪你。

师:请坐。好一位贤德的良妻。是的,我何曾是轻离别呀!我是那样的重离别呀!但是我身为康熙皇帝的一等侍卫,我重任在肩,我责任如山,我不得不离,不得不别啊!长相思,我的重离别,我的重重的离别,我的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在了《长相思》中了。  

〔赏析〕:教师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话“读到这个时候,你脑子里冒出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勾起了学生对词人心灵的叩问。 “问”,原来还可以这么“问”! “互文印证,读透词心”,教学又一次提升到一个柳暗花明的新境界。一场教师参与其中的既饶有趣味又感情沉郁的情景对话开始了,一会儿,学生演亲人来问纳兰性德;一会儿,老师演纳兰性德来问亲人(学生演)。在互问互答中,学生在与纳兰性德对话,学生的心灵在与作者的心灵碰撞。在这样的对话中,学生对于词的感悟,对于词人内心的感悟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深度。寓理于情,情理交融,这是教学的又一高明之举。至此,一颗思乡怀故、感情细腻哀怨而又勇赴疆场、戍边卫国鲜活的心灵展示在面前了。


 

上一页  [1] [2] 

,《长相思》教学艺术赏析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