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小学语文人教版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诗意课堂”教学观摩——《长相思》

“诗意课堂”教学观摩——《长相思》

11-07 15:34:49   浏览次数:166  栏目: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标签: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诗意课堂”教学观摩——《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006年3月25日,在“宁波之春”全国小学语文“诗意课堂”教学观摩活上,王崧舟老师凭他的才情,凭他的智慧,对这首词作了激情演绎。

一、诗意“起”

师:同学们,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是那一片吹绿了江南岸的春风,而在张籍的笔下,乡愁成了一封写了又拆、拆了又写的家书。那么在纳兰性德的心中,乡愁又是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长相思》四遍……

从王安石、张籍两位词家的乡愁切入,引发学生探寻本课纳兰词中的离愁别恨,这样的导入自然是最贴切,也是最“诗意”的。之后,王老师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由读准字音开始,直至读得字正腔圆、有板有眼,终于不仅读出了“味道和感觉”,也在读中感知了词的大意。古人把读书时的品味揣摩喻为“春雨润花、清水溉稻、鱼入水中、溪流濯足”,可见唯有全身心浸染于语境之中,方能知其意、得其趣、悟其神。

二、诗意“承”

语文课既要书声琅琅,又须静思默想。承接诵读,王老师的导读策略转为 “默读《长相思》,看看书中的插图,读读书中的注释,想想这首词大概讲了什么意思”。由“非常思念家乡”而过渡到对作者“身”在哪里、“心”在何处的叩问,这是极其自然的步步递升。正是因为有了这一轻巧而精准的“点击”,学生又在潜心涵泳中真切地体悟到了词人“身在征途、心系故园”幽怨哀愁。其间,教师随机点拨和深情范读则又对特定场景作了强力煽情和有效渲染。

三、诗意“转”

“在纳兰性德的记忆里面,他的家乡,他的故园,又是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教师突转话锋,让学生瞬间进入“心系故园”的追忆中。在舒缓的琵琶伴奏的衬垫下,师深情描述:“也许,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也许那是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纳兰带着儿子、家人,有说有笑,也许那是一块空地,纳兰和他的朋友开怀畅饮,也许……展开想像的翅膀,用手中的笔把心中的情景写下来。”学生先是融情想象,继而激越表达。由此,征途的艰辛、战争的惨烈,与家乡的美好、亲人的温暖已形成鲜明的对比。“当这一切在风一更,雪一更中化成一个字——碎……”,板书大大的一个“碎”字,令人心潮澎湃,融入到那碎了的梦、碎了的情中。

四、诗意“合”

“读到现在为止,你有什么问题想问一问纳兰性德?”教师这一话,勾起了学生对词人心灵的叩问。而相机呈现的词人征途所作《菩萨蛮》中的两句话,“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又让学生能凭此而以词人的妻子、母亲、孩子、朋友等身份,与词人展开一场情景对话。在一唱三叹的回转反复中,学生体悟到了词人内心两难的矛盾冲突,知道了“身向榆关那畔行”并非“轻离别”,而是为了戍边卫疆、保家卫国。其实,对词人而言,“那秦时的明月、那汉时的风,是梦不是梦,望断了关山万千重!”

 

短短的一堂课,短短的两句词,竟被演绎得如此一波三折,如此波澜起伏,如此荡气回肠!它就像一口井,开掘得那么深,一股清泉汩汩流淌。王崧舟老师,这位栖息在“诗意语文”里的情感派大师,以创新的课堂理念、精妙的课程设计、高超的教育智慧,把我们带进了诗情画意的世界。

静心回味教学场景后你会发觉,尽情地诵读、心灵的回想和生命的追问,构成了此课三大亮点。在洋溢着诗意的氛围中,学生感动着、吸纳着、享受着。课已毕、情未了,我们无法淡忘课堂上那直面心灵的诵读、刻骨铭心的想象和充满生命意义的追问。语文课程,它不是解释,不是说明,不是授与,而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回情感的体验,甚至是一次生命的涅槃。

一首首诗章,其实就是一幅幅鲜活的画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体的场景。王老师引领孩子们读出了意,研出了情,悟出了境,品出了韵,精致和谐而又恢弘奇崛,缜密细腻而又大气开放。学生不仅思绪如滔滔江水般喷涌而起、一泻千里,同时又无疑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精神洗礼。

王老师的课,真正带领孩子们走进了——诗意的课堂

 

,“诗意课堂”教学观摩——《长相思》

《“诗意课堂”教学观摩——《长相思》》相关文章

tag: 教学  课堂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