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而地球上有多少人呀?
生:十三亿(其他笑)
生:是六十多亿
师:都能上天吗?
生:不能
师:你的根据呢?
生读课文,教师课件展示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师:读读这段话,你知道些什么?
生:读句子,没谈体会
师:我给在家算笔帐吧,40万亿公里,我们人类现在最快的飞船得飞五万年,想想,如果我们在天上飞了五万年,结果----
生(笑,议论)
师:就算我们能活那么久,找得到“第二个星球”吗?
生:不能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读这句话
师:你从哪儿知道这一点的,具体些
生:他说了,“至少……”
师: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看看哪些词语应该读得重一些,才有准确地表达出我们的体会。(这样指导有时容易弄巧成拙,学生为了重读某个词而拿腔拿调,极不自然)
生读
(一定要让学生在理解了“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这句的理解后,再让学生谈感受和看法。)
师:远的看来我们是去不了了,但近的可以呀!比如说地球的邻居――月亮(球)吧,很近,而且人类不是几十年前就到了月球上去了么?
生:读说 师:课件展示
“不错,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但是,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师:点读(想一想:这可行吗?)
生读
生:不行,因为月亮太小,不够住的
生:这只是设想,不一定能实现
师:就算实现了也住不了几个人
(改进:师:所以作者才很遗憾说 生:但是,这些设想即使能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师:让我们来读一读,读出这种遗憾吧!
(“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这句话是总括性的,也要好好读读,不要丢了)
(改进:师:如果有十个八个地球,我们能指望老搬么?让学生议)
(这一议的环节似乎没有必要,删除)
生:读(点读,齐读)
(学习8、9自然段)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地球资源容易受到破坏,而且我们也不可能指望着把地球破坏了再到别的星球上去,(改进:让学生说)所以作者才语重心长地告诉我们
生:“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生:“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师:那么,我们该怎样做呢?
生:保护地球
生:保护环境
生:节约资源
师:就说说你身边的
生:不乱丢乱扔
生:节约水
生:多栽树
师:老师帮大家总结了这以几条,大家读读吧!以后我们用来向别人宣传哪!
课件展示几条环保口号
让学生说该如何去做,没有必要,这是思品课惯用的手法。语文课不要过于追求这种简单的联系和迁移。另外,读环保宣传的口号更没有必要,“穿靴戴帽”,倒不如让学生好好有感情地练读这一节,练好后在全班交流读,读前跟学生提示:要让听的人受感动。然后再来读读你在课件上准备的小诗,强化一下,就可以了。
师:学完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课这篇课文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呢?
(改进:直接问学生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引导体会写法上的特点不是点缀, 一定要设计好,讨论好。直接问学生“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可能比较难,学生不易回答。可以问:课文是围绕什么内容来写的(只有一个地球),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哪几个方面)。作者是不是通篇在呼喊:只有一个地球啊,地球啊,人类的母亲啊,我们要保护好她啊,不能搞破坏啊。(学生说不是),那是怎样写的呢?(一层层地讲,摆事实,讲道理,令读者信服,这就是作者的科学思维和行文严谨的表现)
具体如何设计才好,你可以考虑更好的设计方案,我这只是提供给你参考,但一定不要忽视。
生:是围绕“只有一个地球”来写的
师:那么大家一齐来读读课题吧!
生读
师:大家这么读感觉地球还有好多,不值得我们珍惜一样
生再读
师总结学习情况
(不只是总结学习情况,还可以适当介绍科学家在开发能源诸方面的一些情况,让孩子们看到希望,看到科学的力量,不可草草收场。)
下课
改进后,面貌一新。这是你努力的结果。
我只会纸上谈兵,谈得也不见得有道理。不过是我的理解。让我上这课,我也上不好。
辛从飞
,《只有一个地球》课堂教学实录tag: 教学 课堂 地球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课堂实录 -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