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结题报告大全,http://www.lexue88.com
“走进生活的英语教学研究”结题报告,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调查法。对实验班、对照班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师教学现状、教师原有教学模式进行调查,以使实验者了解学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使实验者对自己的教育有个参照。
2、对比法。对实验班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掌握情况以及学习能力、教师教学质量等运用适当的测试与对照班进行对比研究。
3、行动研究法。对小学英语活动教学研究,我们刚刚开始,要在实施过程中边行动边改良,克服两者之间的不协调,不断总结,从实践上升到理论。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1、分项进行研究,定期汇总。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我们根据研究的需要及实验教师的具体情况,选择并确立了二个子课题:让英语走近学生生活;生活中学,生活中用,子课题的确立,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实验研究。每学期,各子课题都要结合主课题制订出相应的研究计划,开展课题的实验研究,学期末撰写实验总结,再进行主课题的实验总结,共同查漏补缺,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2、以教材为依托,寻找教材与生活的结合点与切入点。
我们使用的《牛津小学英语》选材于生活,但从生活到教材是一个“由繁到简,提炼生活”的过程,它透过复杂的生活现象,展现了清晰、简约的文字与图片。而学生获得的语言知识只有回到感性的、生动的、丰富的生活世界,才能满足他们在语言、情感等多方面发展的需要。教师在启发学生留意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尊重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独特体验的同时,必须摆脱对固定教材的依赖,以教材为依托,由师生共同整合生活资源,寻找到教材的语言内容与学生的生活世界的结合点来进行语言训练,拓展训练渠道。
优化教材结构的具体做法:首先,适当补充教材内容。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补充,以使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需要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其次,扩展教学活动步骤。教学活动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变性,在教材中,教学活动的难度过高或过低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果某个活动太难,可以扩展活动的步骤,增加几个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难度。如果活动太容易,可以对原有的活动进行延伸。最后,调整教学顺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提前学习某个单元,把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又如《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的每个单元的板块组合,也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以情景为铺垫,寻找预设与生成的生长点。提倡学生参与决定教学内容,力图使学生自己的输入成为教学内容资源,师生在课堂正式使用生活资源时,要注意情境的创设和“进入”情境的铺垫,丰富生活化的课堂教学。
同时在教师预设的情景中,积累了一定生活经验和背景知识的学生使得课堂教学具有了很大的生成空间,我们更应把课堂教学中师生、生生互动生成的有关信息视为一种珍贵的生活资源加以利用,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完全、自由的发展。
3、以课堂为舞台,寻找生活与语言的融合点。
在语言操练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点谈谈自己、说说家庭、聊聊朋友、畅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学习到生活化的语言。在总结交流学习内容时,让学生充分展示生活中听到的、读懂的英语;让学生互相交流会说的、会写的生活英语。使学生在展示自我的课堂上获得又一次生活舞台中的语言实践,并增强学习的信心。
对照《英语课程标准》,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明确提出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在学生生活中真实运用英语的开展,以学习语言知识(包括音标、单词、短语、句型等)和形成语言能力(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为主要活动内容。此外,在实际运用中,我们还应努力做到①语言知识的传授。②语言能力的培养。③认识能力的发展。④英语交际水平的提高。⑤情感的熏陶。⑥思想品德的教育。⑦心理素质的训练。⑧英语综合素养的形成。
4、做好课前和课后课程生活资源的开发和积累。
课前师生开发课程生活资源。以学生为主体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是使用学生带入课堂的信息来组织教学,学生要负责信息的输入,从而保证与所学内容的关联性。因此,教师在课前应就教材的单元主题,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从中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设施、方案、问题,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课堂内外学习等诸多要素,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课程要点,并储备相关的生活经验。《牛津小学英语》教材中大部分语言材料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但也有许多相关文化渗透,学生对此是完全陌生的;更有一些对于农村孩子来说未曾体验过的东西。只有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学生如果没有相关生活经验的储备,课堂上自然难以实现高峰体验。教师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之前把相关主题内容利用各种方式给学生做好心理铺垫。然后由学生在课前准备供课堂使用的材料,如相关学习过的语言知识,实物,图片等,排除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教师在引导学生搜集资料时要做到:内容明确化,途径多样化和过程具体化。
课后学生积累课程生活资源。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长期保持学习兴趣,更需发挥生活资源在语言学习中的长期优势。积累生活资源即是从另一个角度利用课程生活资源的一种积极尝试。学生积累的过程也是显示成果的活动。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单元主题的教学,让学生把相关生活主题收集起来,让学生编写他们自己的采蜜集,增加他们的英语知识,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
我们还可以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5、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交际场所,课内外结合,拓展学生的交际运用范围。
(1)、课堂上,让学生明确交际活动目的,指导学生进行交际运用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消除学生的厌倦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教师的教育、引导使学生肯说、好说、勤说。我们都清楚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这种环境应该是有形与无形的结合。无形的环境指的就是一种学习的氛围。对于我们中国学生来说,环境的欠缺是导致学习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发挥老师和学生的群体力量,创设一个“英语王国”,让学生能受到这种浓烈气氛的影响,不知不觉地投入其中。比如课前几分钟,我们都要做一些热身运动,让学生从前面一堂课里完全解脱出来,顺利地过渡到英语课堂中。这种热身运动形式多样,可以是口语训练,也可以是单纯的单词、课文朗读复习。
口语训练的方式可以有多种,比如师生问答,学生问答,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论他们的所见所闻。这样做,不仅给了学生训练英语口语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创设了一种学习英语的氛围:学生们所谈论的,是他们觉得比较热门、有趣的话题,这会激起同学们参与探讨的欲望。有了参与的欲望,就能从中体会到学习英语的乐趣。从另一个方面来说,这种口语练习是一种思想情感的交流。比如通过提问,我了解到学生的生日,一句“Happy
birthday”,让学生倍感老师的关心与厚爱。而学生也从对话中了解到我的生日,一个意想不到的生日party,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事实证明,学生的学习热情受情感支配。良好的师生关系从情感上给英语课堂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走进生活的英语教学研究”结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