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放长线钓大鱼《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片段有感,
放长线钓大鱼《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有感
徐州市公园巷小学 董秀梅
两次教授《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第一次是学校的比赛课,第二次是班级的随堂课,上的都是第一课时,两次的教学方法不一样。教学结束后,我仔细地回顾这两个课堂效果,虽然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感受有所不同,但是教学的目的是相同的,那就是第一课时要达到的“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这一目的,为第二课时更深入地学习课文,感知课文中心做好铺垫。要准确地把握好第一课时的“度”——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是很不容易的,课文的中心不能渗透太多,又不能一点也不渗透,所以,想来想去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放长线钓大鱼”。
【课堂教学片段一】
新课伊始,我把准备好的石臼装在一个口袋里搬到了讲桌上,给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谈话:
师:(很神秘)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礼物,谁来摸一摸,猜一猜它是什么?
生:(争先恐后)老师,我去,让我去!
师:喊一名同学到前面来摸,并让他说说摸到的感觉。
生:这个东西很凉,很硬。其他学生一阵惊呼,一阵疑惑。 又喊了几位同学来摸,他们的感觉都差不多,于是,我鼓励他们大胆地猜测这是什么?
师:板书“石”。
生:一下子猜出是石头。
接着,我打开了口袋,在学生的一阵惊呼中告诉学生这叫石臼。让学生看石臼上有一个圆坑,引导学生说说这个坚硬的石块上要形成这样的一个坑得怎么办?
生:有的说用凿子凿,有的说用锤子敲,还有的说用现代化的电器设备来加工……
师:(看时机已到,相机揭题)可是,谁能想到,在安徽广德太极洞内有一块状如卧兔的石头,上面有一个小洞穿透了这个石块,这个小洞不是用凿子凿的,也不是用锤子敲的,更不是用电器加工的,而是一个个小水滴滴穿的,接着板书“滴水穿”。我又出示第二件教学准备:水桶。从中取出抹布,找学生来感知水滴滴在手上的力量。
生:水滴的力量太小了,滴在手上的感觉很轻。
师:(继续引导学生)想一想小小的水滴要想滴穿坚硬的石块必须得具备什么样的精神呢?
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长年累月的滴,永不停歇。
师:(揭题)从水滴的身上我们能学到这么多,滴水穿石还能给予我们什么启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滴水穿石的启示(学生齐读课题)
随后,让学生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扫清阅读障碍。充分自学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出课文的中心句。最后反复读这个中心句,为第二课时的深入学习作铺垫。
【课堂教学片段二】
第二种教学方法比较简单,采取的是质疑课题。
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理解课题。“滴水穿石”是什么意思?“启示”又是什么意思?
生:“滴水穿石”就是水滴把石头滴穿了。启示就是给人的启发,教育。
师:(故意做出惊讶状)啊?水滴能把石块滴穿?还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再读课题,说说你心中有哪些疑问?
生: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块滴穿?水滴是如何滴的呢?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作者在什么地方见到的这一现象?……
师:首先表扬学生“学贵质疑”,质疑的问题全都板书在课题旁,然后鼓励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扫清阅读障碍。充分自学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解疑,相机让学生读出课文的相关段落,如“作者在什么地方见到的这一现象?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块滴穿?水滴是如何滴的呢?”是课文的一二两段的内容,让学生画出相关的内容,再读一读这些内容。“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是最后一段的内容,也是本文的核心内容,让学生画出,并反复读。为第二课时的品读“水滴为什么能把石块滴穿”埋下伏笔。
【教学反思】
“放长线钓大鱼”从字面上看,意思是想钓大鱼必须把钓鱼的线放长一点。用到语文课上来讲,要想真正领悟课文的内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重视第一课时的教学,如何做好一二两个课时的连接,课文的中心、主旨是一条连接的筋脉,这条筋脉要贯穿该课教学的始终,即“长线”。第一课时要埋伏好这条长线,要稍微提一提,第二课时要拎起这条线,不停地钓鱼,直至钓到“大鱼”。作为一名垂钓者来说得不停地尝试,有了丰富的经验后才能钓到大鱼。而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要想成为一名好的教师必须要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在平日的教学中勇于尝试,并不断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才能成为优秀的垂钓者,钓到肥美的大鱼。为此,我愿意做一名永不停歇的垂钓者!
|
,放长线钓大鱼《滴水穿石的启示》第一课时教学片段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