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性教学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性教学

11-07 15:44:21   浏览次数:619  栏目:语文教研
标签:语文教研大全,http://www.lexue88.com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性教学,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性教学

一、主题与背景

“非预设性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最重要特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教师面对的是个性迥异、聪明好奇的教育对象,因而教学中难免出现意外的变化,甚至会出现一些干扰教学的不协调因素。如何有效地把教学过程中的“节外生枝”现象,凭借灵活的手段使课堂教学信息迅速获得最优化的传递与转换,从而使课堂上的意外转化成教学中宝贵的课程资源和财富,这是新课程背景下在倡导真实、鲜活的课堂活动过程中必然遇到的问题。教师可以机智巧妙地利用外物的刺激而产生的灵感,即兴发挥,随机调控,从而把干扰教学的消极因素、离散因素迅速转化为积极因素。

二、情境描述

记得一次作文课上,我把某学生的作文当成范文在课堂上讲评,正当我兴致勃勃的刚读了几句时,下面不知是谁小声嘟囔着:“她是抄来的。”一石激起千层浪,紧接着,又有几位同学附和着说:“没错,她是抄来的!我知道!”课堂上立刻出现了一阵骚动,一些同学已经哧哧的笑出了声。很多人看向这位写作文的同学,满脸轻蔑。而此时这位平时很内向的同学已经趴在桌上嘤嘤的哭了起来。望着这突如其来的景象,我有些不知所措,真想狠狠批评惹事的同学,叫他们闭嘴。但转瞬一想这样做就能平息这场风波吗?显然,未必。而且很有可能这些同学说的是真话,而我上课是没有时间来调查真相的。为了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当务之急是收回学生的注意力。于是我改变初衷,镇定下来开始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好不好?”“好是好,可是……”我立刻打断他并再次强调说:“我问的是这篇文章好不好,不管其他。”学生说:“好极了!”“好就请同学们听听,看好在哪里?这样好的文章我以前读的不多,同学们可能也读的不多,以后多给同学们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在班上交流,你们觉得怎样?”“好”“那对今天第一次为我们推荐优秀文章的同学大家说该怎办呢”学生齐说:“谢谢!”当全体同学都心领神会时,我接着说:“今后我们轮流推荐,不过,如果推荐原文,请别忘了标明出处和作者。好吗?”这时我望向那位写作文的同学,发现她已经抬起了头,眼睛里闪烁着感激的泪光。这样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得到了缓解,避免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旁生枝节,同时也保护了当事人的自尊心。

三、问题讨论

在上述这个教学实践中,面对课堂上的这一突发事件,我巧妙地变“抄袭”为“推荐”,这种转折,是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循循善诱的最好体现,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乱嘈嘈的教室通过老师的转向借题发挥既教育了学生,维护了课堂教学秩序,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虽然这只是课堂教学中的一段小插曲,但确实值得我们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这样发人深省的话:“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这就需要教师一方面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和调控艺术,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快速作出反应,以灵活的教育机智与应变艺术驾驭课堂;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和道德品质修养,以广博的知识和严谨、求实的品质共创鲜活的课堂。

四、诠释与研究

课堂就像一个小世界,每节课都免不了要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突发性事件,教师和学生时时都可能受到这样或那样的触动或是干扰。但对于一个有经验的语文教师来说,他能够敏锐的发现偶发事件中的积极因素,通过巧妙的处理,化被动为主动,化平凡为神奇,将一些看似与教学过程毫无关联的成分,有机地组织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学生会心一笑,或有所感悟,或产生联想,或得到知识,或受到启迪。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准确、深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察觉出突发事件、特殊情境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偏离度或契合度,冷静沉着,准确判断,控制好自己的情感、行为、表情、言语,抓住有效信息,充分发挥教学机智,及时有效地调控教学过程。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教师在处理突发问题时,能够作出灵活反应,给事件以巧妙、完善的处理,从而显示出思维方式的开放性、敏捷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多变性。说到底是这是一种应变艺术,是一种教学机智。它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长期积累和反复历练的基础上“妙手偶得”。具体说来,它要求教师具备以下素质。

①洞察力。教师具有锐敏的观察力和发现力,能迅速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反应,具有合理调节教与学的谐调能力。②思辩力。教师具有适应学生个性特点的各种思辩能力、具有处理不同个性学生之间、群体之间矛盾的能力。要求教师能针对学生的喜、怒、哀、乐及学习与生活情感的反映,展开积极思维,设计对策。③反应力。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内外在表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效果作出反应,使学生始终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④判断力。教师要具有果断处置偶发事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能对此类问题作出准确判断,选择最佳的处置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达到学生群体之间心悦诚服。⑤应变力。教师要具有控制和调节教学气氛的能力,重点是把握“教态”、调控“学态”能力,如:当教学方法不当、自身教态失误,学生学态不佳等引起教学中出现错综复杂局面时,能迅速使教与学两个子系统相互谐调。

总之,教学是一种艺术,然而艺无止境。教师的反馈机智是教学艺术的体现之一,却是千姿百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才能使课堂教学这朵奇葩开放得更加艳丽,从而为语文教学增添更多的活力和魅力!

参考书目

1、吕叔湘:《关键在于一个“活”字》,1991年第10期。
2、费文益:《机智为我的教学增色——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应变》

3、钱梦龙:《随机应变见巧思》,1991年第10期。

4、赵春平:《浅谈教学机智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性教学
《浅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性教学》相关文章

tag: 教学  语文  课堂  , 语文教研,语文教研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