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同学们,现在大家说说我们上面的讨论有定论了吗,老师的思路是按照第一单元编排要求来分析的,如果换一个地方,同样的内容又有不同的分析,分析是立体的,理解也是立体的。
板书设计:
百草园 -------- 乐-------- 三味书屋
景美 事趣 人善 ┃ 景雅 事乐 人慈
成长
拓展延伸
1、 比较所掌握的不同人的童年生活,说说有何感触。
2、 对照自身的学习、生活,有何新的认识?
提示:
(1)与百草园比照: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2)与三味书屋比照: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寻找并体验学习中的乐趣。
教案反思: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题,可以说历年来都有争议。人教社新初语第一册干脆省去了以往老教材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我认为,要深入理解和把握这篇散文的思想内容,这个问题就不能回避。这次新教材对这篇文章的主题又有了新的理解,这恐怕也是这篇文学作品的生命力所在。我认为本文的主题应该是:通过对儿时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追求自由,充满好奇(也有人据“我”在文中询问“怪哉”一事,归纳为“追求知识”,笔者以为欠妥,充其量也只能算好奇),天真活泼的天性和对儿时充满童真童趣生活的无限留恋,对成年后所处的现实生活的不满。笔者以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除了表达作者对儿时充满童真童趣的生活无限留恋外,更主要的还是把童年生活与现实生活作出鲜明的对照,突出现实生活的阴暗,表达自己的强烈不满和愤慨。至于三味书屋的内容是对封建教育制度和教育礼教的批判这一说法,不是一味的否定 ,这种说法有其一定的道理,只不过在这里有其取舍,对于本单元的教学思路是“成长的轨迹”来说,不必要作这方面的理解。在分析文章经过中,学生的讨论,加深了学生对文章主题多元性的理解,这就对学生以后的分析把握都有一定的好处,也就说培养了学生立体分析的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首先让学生有主动学习的习惯。那么首先教师在平时要注意抓住要害设计问题,以“疑”来挑起学生怀疑的兴趣。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关键,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个关键。它是针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积累运用、语言的表达、思维分析和创新思维、写作、综合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等教学指导于一体的重要教学过程。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设计一些阅读问题对学生进行阅读引导和启发,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掌握语文阅读的方法,提高语文阅读的能力。然而,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对问题设计主要是“多问题”式的设计方法, 所设计的问题显得过细过于零碎,不便于学生把握阅读要领:为此,目前在课改精神的推动下,教师们又提出了“主问题”式的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新理念,这无疑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新举措,对语文阅读教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我想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式的设计方法该从以下这些方面入手:
(一)、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从文章的结构脉络方面入手设计: 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有着作者的一种写作思路,并在文章的结构脉络中加以体现。所以在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过程中,首先要从文章的结构脉络入手设计,以此设计的问题,有助于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能力。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时,也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本文作者描述了童年时期的两种不同的生活,为什么要先写“百草园”生活,后写“三味书屋”的生活?这两种生活掉换位置写可以吗?谈谈你的看法。由此启发学生思考按照时空顺序结构文章的好处。通过对不同的文体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使学生充分的把握各种文休的结构特点和写作思路,提高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阅读能力。
(二)、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可从文章的主题思想方面入手设计。 因为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都蕴含着作者一定的写作意图:或抒发作者的爱国情怀,或高扬人性的美好品格,或表达对人情冷暖的关注,或表达作者对人生的感悟,或蕴含对世人的警示,或揭示某种社会现实,等等。这些蕴含在文章深层的主旨,有待教师设计出各种阅读问题加以引导点拨,帮助学生进行理解,以此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如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一文,作者主要是通过对孔乙己好喝懒做、迂腐可笑而又可怜可悲的人物形象的描写,揭示了封建教育制度的腐朽没落,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也揭露了当时国民麻木、迟钝、落后、愚昧的劣根性,表达了作者要唤醒和“改造国民精神”这样的一种写作目的。主题是极其深刻的,是发人深省的。所以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这样一个主问题进行引导启发:在《孔乙己》这篇文章中,作者抓住“偷”、“酒”、“笑”、“打”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来描写孔乙己的形象,展示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有什么深意?能否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谈一谈?只要通过各种问题的恰当巧妙设计,就一定能正确地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有效的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题的能力。
(三)、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可从文章的语言特色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方面入手设计。语言是文章的外壳,是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的表露。任何一篇文章的写作,均体现了作者一定的语言风格,或生动形象,或清新自然,或通俗易懂,或含义深刻,或幽默风趣,或富于人生哲理,或引经据典,或化用名诗名言等等,从而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为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有关的问题设计,对学生加以引导,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风格,领悟生动的语感,品味、赏析、学习、借鉴语言特色,感悟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如在教学《菜园小记》一文时,可先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下列描写:“那些新芽,条播的行列整齐,撒播的万头攒动,点播的傲然不群,带着笑,发着光,充满了无限生机。一棵新芽就是一颗闪亮的珍珠。“夜雨剪春韭”老圃种菜,一畦菜怕不就是一首更清新的诗?…”.”然后设计问题:请品味这段描写,然后说说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思想情感?使学生领会本文语言清新自然、质朴生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劳动的无比快乐之情,充满了诗情画意。
(四)、语文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计,可从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开拓学生的 创新思维的方面入手设计。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是培养学生一般的思维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这部分的问题尤其要加以重视,并设计恰当的问题予以引导。如在教学《我的叔叔于勒》—文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假设这样一情节,当成了大老板或大富翁的于勒出现在菲利普夫妇的面前时,菲利普夫妇将会有怎样的表现?请从他们的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力面进行想象描述。再如教学《孔乙己》一文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被打折了腿的孔乙己,在咸亨酒店喝完最后一碗酒后,用手“走”出了酒店,想一想,他的命运又将如何?请充分发挥合理的想象续写出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的情景。等等。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语文阅读教学问题设计,还可以从人文思想教育方面入手设计,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思想,增强人文思想意识。 如在教学《斑羚飞渡》一文时,可以设计这样一个问题:你读了《斑羚飞渡一文后,对老斑羚为了挽救种群的不被灭绝,做出了牺牲一半挽救一半的抉择,对此你有何感受?同时,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应该怎样处理人与动物的和谐生存?由此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增强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人文意识。总之,教无定法,只要对主问题设计的方法恰当、巧妙,引导得法,学生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好。
以往我们老师在备课时总是要考虑重点难点,现在我们换句说法把握三个纬度,统一起来就是要抓住要害,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主要问题的设计对把握要点尤为重要。一般一节课设计一到两个主问题,主问题不能多,多了也解决不了,眉毛胡须一把抓,什么也抓不住。在设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的两教时中,我设计的主问题是第二种主题思想方面入手,第一教时的主问题是:百草园是怎样的园,请用一个字归纳?第二教时主问题是:三味书屋与百草园有什么异同,还是用一个字归纳?两节课下来把那个“乐”字分析得淋漓尽致,文章的主题也一目了然。
,多元性的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