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细读《鸿门宴》——浅析多谋善算刘邦

细读《鸿门宴》——浅析多谋善算刘邦

11-07 15:17:12   浏览次数:563  栏目:语文教研
标签:语文教研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细读《鸿门宴》——浅析多谋善算刘邦,

细读《鸿门宴》——浅析多谋善算刘邦

珠海市平沙一中   洪陆丰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判断,那里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阅读,学习探究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现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教学中,进行文本解读、文本探究时,激发和培养学生敢疑、善疑、敢探究、善探究的能力。《鸿门宴》这一课可明确要求,学生从实际原著中进行解读,抛开传统的影响,这样另有洞天,解读出新的创造性的观点。

《鸿门宴》是人教版的语文必修1的第二单元记叙散文第二篇,讲述的是项羽进入函谷关后与刘邦的一场斗争。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刘邦、项羽、张良、范增、樊哙,司马迁用细腻的笔法一一精心描绘,使这些人物形象生动。在注重文言文字词句的教学体现语文的工具性之后,人物形象分析也是这一篇课文的重点所在。在讲解这一课时,细读《鸿门宴》,分析里面的人物形象,却发现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刘邦,和一些教参教辅用书分析有些出入,更不用说港台电视剧里把刘邦塑造成一个软弱生性贪婪又没有什么头脑的木偶,让人苦笑不得。对很多教参教辅书的分析,在细读原文之下,我略有不同看法。细读《鸿门宴》,试着探究还原司马迁笔下真实的刘邦。

文中出现白璧和玉斗两件玉器,这两件玉器在秦汉时有它各自所代表的内涵:玉斗象征财富长寿吉祥如意;白璧则象征地位尊贵高高在上的富贵权力,甚至可以代表君王权力。刘邦送项羽白璧,送玉斗给范增,两人反应不同“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亚夫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反应行为的不同,源于各自的心理的不同。项羽对与刘邦的出逃,不但不怒,反而高兴的接受玉璧,因为刘邦送玉璧,等于承认项羽是君王,自己是臣下,自己没有野心,已经臣服了,已经不会对他有威胁了。而范增觉得放虎归山,贻害无穷,将来会被他打败被俘虏,身家性命难保,还谈什么长寿富贵,自然气怒。但是想到送白璧和玉斗的,不是张良,而是刘邦,“良问曰‘大王来何操?’(刘邦)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可见,刘邦预先仔细研究过对方,对对手是对症下药,知道对方想要什么,就满足对方的需求。

出逃时,精心布置善后的也不是张良,而是刘邦。刘邦只象征性的问了下张良、樊哙“未辞也,为之奈何?”实际心中早已有数,见樊哙说形势危及,不必顾及细小的礼仪,于是借坡下驴,“乃令张良留谢”。不紧不慢的指挥布置善后,“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更神奇的是,刘邦竟知道从小路走,不过二十里耳。他怎么知道这条小路?怎么清楚知道从小路逃跑只有二十里路?估计刘邦在去鸿门宴之前,曾对着地图仔细研究,而这些作为谋士的张良不知道。他可能一早就想好怎么逃跑,选择走哪条路,哪条路能快捷安全到达。虽然在项羽面前只带百余骑,但在用来逃跑的芷阳小道上,以刘邦的性格,肯定布置了军队接应。所带的百余骑没有带走,也是为了掩人耳目,不惊动项羽的军队。

刘邦善于识人、用人。在樊哙闯帐义责项羽情节时,樊哙是突然出现的,且在鸿门宴中起的作用也很大。刘邦所带的一百多人中很少,但是作用大,亲自点兵,自然经过一番考量。知道樊哙对他忠心耿耿,且有勇有谋,能忠心护主,在形势危急时会挺身而出。于是把他留在帐外,一旦形势有变,就叫他出来撑场面,果然,樊哙如刘邦所想。他的说辞“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和刘邦所说的出奇的相似。为什么会这样?只有一个可能的解释:刘邦和樊哙等人在鸿门宴前夜曾经私下商量统一口径,设计好说辞,到了鸿门宴就一一按部应变。什么人说什么话,做什么事,刘邦已预先谋划好了。

再看“拉拢收买项伯”这一情节。教参中依据“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而概括出“张良献策”这小标题。实际上这个小标题不全面。项伯夜访,为报救命之恩,而前来告知张良,要他赶快逃命,离开刘邦军营,张良听到这个消息后,知道危险来临,但没有一人逃亡,而是遵从君臣之义,告知刘邦。细读他们两人之间的对话,就可以看出端倪。张良告知项羽将要来攻打的消息,刘邦尊重信任张良,把他当倚重的谋士,问他对策,提到“项伯幸来告良”时,马上问“君安与项伯有故?”然后才是“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对话?可以看出刘邦多疑狡诈又善谋的性格。一个敌营的人前来,马上心生警惕,连自己的谋士张良也不放心,怕被出卖,问清张良和项伯的关系后,才放下疑虑。“吾兄事之”,因为项伯比张良年长,刘邦竟然也把项伯方在兄长的地位上,可见刘邦拉拢人的手段十分厉害,接着“约为婚姻”收买项伯。一番说辞非常圆滑,逢人说人话,逢鬼说鬼话,对项伯对张良的说辞个不一样,推卸责任,为自己辩解。在完全把项伯收买为己用后,刘邦已有底气前去鸿门宴。

 综上浅析,细读《鸿门宴》,能读出与很多教辅教参,甚至是传统观念中不一样的结论。《鸿门宴》究竟是谁掌控的?张良?范增?项羽?刘邦?传统中,很多认为是张良“导演一出鸿门宴”,实事求是,从司马迁的《史记》有关鸿门宴的描写出发,进行解读和推断,我的个人看法是:刘邦才是鸿门宴的真正掌控者。


,细读《鸿门宴》——浅析多谋善算刘邦
《细读《鸿门宴》——浅析多谋善算刘邦》相关文章

tag: 鸿门宴  刘邦  , 语文教研,语文教研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