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他,太狂妄?

他,太狂妄?

11-07 15:07:28   浏览次数:306  栏目:语文教研
标签:语文教研大全,http://www.lexue88.com 他,太狂妄?,

他,太狂妄?

                    

课刚刚开始,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大家说的是读了这首词后的初步感受。

有的说:“这首词很有气势,描写的景色让人感到很壮观。”

有的说:“诗人很善于用词,是个很会写文章的人。”

有的说:“这首词的结构很精巧,很多地方是互相照应的。”

正说着,平时经常有自己高论的小陶站了起来,她说:“在这首词中,我觉得毛泽东这个人实在是太过狂妄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在历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人物。秦始皇完成统一大业;汉武帝西征匈奴,变防御为出击;唐太宗和宋太祖南征北战,使江山再次统一,而且唐代的中国几乎可以说是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至于那个成吉思汗,更是把中国的疆域硬是扩大到了西亚、俄罗斯,使元朝成为历史上国土面积最广的时期。这些人都被毛泽东视为‘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只识弯弓射大雕’,而毛泽东当时还没有立下什么大的功业呢,这样就把历史英雄都给否定了,那也太狂了。”

小陶平时喜欢历史,她引经论典,一口气就说了那么多,引得其它同学频频点头称是。

小陶的这份学习热情和挑战权威的勇气实在是令人赞叹不已,我毫不掩饰自己的欣赏,大大地称赞了她的这些优点。当然小陶的这番话,从诗词的语言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方面来看固然是有理有据,但她对整首词的理解显然是表层的,甚至是有偏差的。这是读诗词的第一步,在没有任何其他资料的情况下,单从语言入手,如果未注意一些关键词语,对诗词的理解难免会是片面的。

老师自然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忽视她的这些想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那么就抛开预设的程序,从“他是否太狂”入手吧!

师:对这些人物毛泽东是否全盘否定呢?

生1:没有,称他们是“英雄”,对成吉思汗则用“一代天骄”来称呼。

生2:“略输”和“稍逊”的意思都是稍微差一点,表明诗人对他们的总体是肯定的,但是又有些惋惜。

生3: 一个“惜”字更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惋惜之情。

师:惋惜他们什么?

生4:惋惜他们文治不足,因为书本下面注释“文采、风骚”都借代了文治,而“只识弯弓射大雕”指代的是武治,“只识”说明武治不错,但文治就不行了。

师:仅仅是可惜他们吗?(学生沉思,并有同学开始举手)

生5:我觉得还有其它的帝王,其他的英雄。因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值得惋惜,其他帝王就更该惋惜了。

师追问:那么为什么只列举这五个人呢?

生6:我想这五个人只差一点,所以诗人觉得可惜,别人差得太多了,也就不值得一提了。(这句话一出,很多同学都举手表示反对)

生7:我认为并非如此,这里的五个人代表了历代帝王,诗人可惜的是历代封建帝王。

生9:换句话说,值得可惜的还有中国历来的统治,这几句是对中国封建统治的概括性的评论。

生8:我同意,我还要补充的是,与上阙相联系,我们的大好江山这么美,但是历代统治者都不能很好地治理,很可惜。

师:同学们对诗词语言的理解太精彩了,的确我们可以读读上阙,体会诗人对我们大好江山的由衷的赞美……

在课堂中,我们经常可以发现:老师要说出一个结论是很容易,难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循序渐进,自己理解,然后做到内容上步步深入,情感上层层推进,做到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通过一定的方法最后得到实现。

所以在对诗歌的语言和内容有了深入的感受之后,我进一步指出:“我们读诗歌往往是先接触诗歌的内容语言,先要能够从字里行间读出诗人的情感,甚至诗人的性格特征和生活经历,当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读诗词应该重视第二个重要信息,那就是时代特征。”

所以我们开始谈外侮日亟的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谈毛泽东的出身,毛泽东的政治抱负,谈1935年底,刚刚在陕北落下脚根的中国红军,依然身处在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仅陕西一带就有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西面是“马家军”,往东是阎锡山的晋军,这几十万人马,都奉蒋介石之命要“围剿”不足一万的中央红军。

在这样的情形下,毛泽东写了这首词。

讨论到这里,我又给学生看了毛泽东1935年12月5日,他给杨虎城将军写信说:“驱除强寇,四万万具有同心;诛戮神奸,千百年同兹快举。鄙人等卫国有心,剑履俱奋;行程二万,所为何来?既达三秦,愿求同志。”不分党派联合抗日的民族魂灵和真挚情感,跌宕其间。这就是为了民族大义,也是为了红军的生存的毛泽东。

在这样的情形下,毛泽东写了这首词。

这哪里是个拿枪杆子的鲁莽而狂妄的军人,这分明是个握笔杆子的胸有韬略的文人,这是个能把几万濒临绝境,靠吃草根维持生命的红军带出死亡的峡谷的文人,这更是个用不凡的信心去感染别人的伟人。

很多学生纷纷说:“真是一个有着高度自信的人!”

小陶不愧是小陶,她说:“毛泽东决不是轻狂,他所表现的这种自信不仅仅是个人的自信,而且是要用这样的自信去鼓舞一个阶级的自信,整个民族的自信。他是个让人仰视的人。”

……

这就是让人欣喜的发现。

新课改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挖掘课堂师生互动生成的学生资源,允许百家争鸣,所以课改以后的课堂经常出现的是老师作出的这样的结论:“你说的也有道理,可以坚持自己的看法。”你说的有道理,他说的也有道理,单纯把学生的回答作为亮点就是创生吗?课堂就是简单地跟着学生的回答跑吗? 我觉得这样的课堂知识往往是零散的,学生的情感也会波澜不惊,课堂成本太高,课堂效益太差。

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境界呢?

教师首先应该把握好课堂的目标,即应该着眼于“我要教给学生什么”。这首《沁园春· 雪》,我认为一方面要教给学生读词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体验诗人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随之有个提升。把这个最终的出口目标分割成两个大的步骤:第一步要从诗歌的语言入手了解词中所蕴含的感情;第二步要从从诗人的个性、经历和当时的时代特征入手把内容情感推向纵深处。如果一堂课的最终出口处,学生的情绪是高涨的,认识是深刻的,整个课堂的教学目标至少已经达成了大部分。

其次,选择有效的教学内容。根据目标的确定作一定的预设,非常重要,内容安排就可以随着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情感铺垫循序渐进。比如教学《刷子李》时的一个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文章中学文化。这种天津码头文化的学习对学生是有难度的,如何让学生有个情感的铺垫呢?自然要从语言入手来充分认识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刷子李的“自尊、自强、自信”,再继续从语言入手去认识俗世中“残酷又公平”的码头生存原则,两者相结合以后再去认识这种码头大背景下的其他风云人物,这样学生对于这种特殊而遥远的文化的认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这里,语言不是割裂的,人物不是割裂的,环境不是割裂的,而其中所展现的文化更不是割裂的。这一切都是在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有效安排中,才可以得到步步深入,层层推进。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把文章的写作特点单独列出来作为一块学习的内容,就会使得情感受到阻碍,内容安排不合意了。

另外,教师要很好地处理课堂中所呈现的学生资源,有的精彩的回答,是对课堂教师未曾考虑到的内容的补充;有的回答,可能是牵连不断地引出学生的更多发现的藤蔓,这些,教师自然要赏识,而且要强化其中的有价值的信息。但是有些回答是凌乱的,粗糙的,教师要进行整理,或者让学生互相帮助进行整理;另外有些回答对课堂教学有效,但此时强化,学生认识是生硬而牵强的,那么教师不如暂时搁置,到一定时候,学生自然可以前后照应起来。就如同《沁园春·雪》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开头出现的回答:“他太狂妄”,这其实是课堂的一个难点,学生认识片面,此时教师可以放一放,不急于纠正,让学生在课堂慢慢深入时去自然体会。

由此看来,课堂要做到教学内容步步深入,师生情感层层推进,教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同时对于课堂中生成的问题,教师要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引导。这样,整个课堂就如同生命之溪,琤琮流动了……


,他,太狂妄?
《他,太狂妄?》相关文章

tag: , 语文教研,语文教研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