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语文教研善待“意外”引出的精彩

善待“意外”引出的精彩

11-07 15:07:28   浏览次数:655  栏目:语文教研
标签:语文教研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善待“意外”引出的精彩,

善待“意外”引出的精彩

【 案例描述  】

那天教的是鲁迅的名篇《社戏》。我让学生在默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然后让学生用一个词来概括读完课文后的感受,其中有一位学生站起来首先发言:“老师,我觉得可以用‘美’字来概括.”我当时就觉得这位学生很有想法,而且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较好,因此我当即肯定了他的想法,于是我就从“美”字着手进入文本,让学生分别从文中找出有哪些美,结果学生都谈了各自对文本的理解。我班的任飞翔同学说:“我觉得这篇文章写了我与小伙伴的童趣美,从‘我们在看戏回家后到田地里偷豆的情节’可以看出。”紧接着陆榕同学站起来说:“我觉得文中还写到了环境美,从文章描写我们去看戏的所见所闻的句子中可以看出。”吴丽杰同学也不甘示弱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文中还表现了人情美,从文章中‘小伙伴对我友好的态度’可以看出。”这时,我突然注意到成绩较落后的徐瑶同学涨红着脸、欲言又止的样子,于是就请她说说在想什么,她说:“我有一个疑问,课文中既然是对童年时美好的回忆,处处有美的气息洋溢,就象我们第一单元学过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样,也是对童年美好的回忆,也有美的气息洋溢,可是为什么《社戏》却是选自《呐喊》,而不是选自《朝花夕拾》呢?”这个问题倒是一个挺有意思的提问。因为在以前的教学中,学生只要记住课文的选自就可以了,谁也不会去问为什么出自这本书,我还是第一次听到有学生对选自提出疑义。

况且这个问题在我们的新教材,新教参里根本没有谈到,而这又恰恰是我所没有思考过的一个措手不及的问题,如果我回答说选自是作者的意愿所致,显然是行不通的。问题就犹如一只球被高高的抛到空中,我不知道自己是否有能力控制这只“球”的起落。

“没有结果也是一种结果”,这种信念在我脑中流星般划过。我暗暗鼓励自己:让学生放开讨论!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怎么都顶一个诸葛亮。

片刻沉默。

沉默里有的学生将目光投注到窗外的天高云淡,有的学生将紧皱的双眉凝成沉思的锁链,有的学生在窃窃私语,那声音伴着的暖意荡漾在小小的教室。

 会不会有灵光突至,会不会有茅塞顿开?我期待着。

突然,我班的沈青同学举手发言:“我认为 作者写《社戏》,是一篇记叙自己童年的一段经历,是一篇记叙文,而《朝花夕拾》所记录的文章都是散文,所以本文应该选自《呐喊》。”听着学生的回答我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当即表扬了她的看法。

与此同时,我班的沈家鸣也站起来答道:“我觉得本文是一篇文章的节选,可能与前部分删节的内容有关。”“你能不能给同学介绍社戏的删节部分内容呢?”我问。“老师,我只是猜测,删节部分我没有看过。老师你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吗?我想知道我的猜测对不对。”这位学生有很明锐的眼光,在我心理不得不产生对学生的钦佩。

同时该生的建议有如投石入湖,涟漪一片,其余学生正用期待的目光等着我作出答案,促使我不得不把教学的眼光延伸到课外。

于是,我让学生到办公室找到放在办公桌上的《鲁迅全集》,在课堂上就给学生读了社戏全文的开头部分,又分析了本文的前部分删节内容的深层意义。我说:“删节部分写的是作者在北平看了两次戏,当时在北京的戏园里看戏时,环境很嘈杂,人很挤,让人很厌烦。作者油然产生了对现实的不满,同时面对当时的现实状况,不由得让作者回想起童年时的看戏情景,童年的社戏虽不好看,但看社戏时心情是那么自由舒坦、小伙伴们是那么和谐温馨、环境又是那么清新宁静,这一切的美都包容在作者的童年的回忆中,所以作者写此文正是为了表达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同时又把自己的灵魂安放在的童年的美好中,表达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所以全文是带有很强的现实批判性,与集子《呐喊》的主题接近,所以《社戏》一文选自《呐喊》,是作者想向社会民众呐喊一声:去追求美好的事物。”听着我的介绍,学生似有所悟,同时全班同学给沈家鸣同学报以掌声。谁说弟子不如师!

   结果教学要求的内容没有在课堂上完成,我用了将近半节课的时间给学生介绍删节的内容,以及鲁迅的《呐喊》这本集子的特点,虽然这堂课的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但这节课却给我在新课程的教学中留下了深深地思考。

【案例反思:】

在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教学的主体──学生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而课堂教学会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正如在这堂课的教学中途中,学生一句颇有想法的提问,意外地激起千层浪, 这看似游离了教学目标的问题,实质上,使教学向横深方向发展,而这一切都是“不曾预约的精彩”。对待这些游离教学“预设”的问题,当教师的必须独具慧眼,善于捕捉这些动态生成性资源并即时纳入于临场设计之中,巧妙运用于教学活动之中,让我们的教学在动态生成中得到完善,学生也会有美丽的收获,成为了他们一次难忘的“精神旅行”,否则要是等到以后再“拾起”,定错过了教学的最佳时机。   

作为教师,要有一双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的慧眼并是简简单单地说说而已,而是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构建多维知识结构,这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措置裕如,游刃有余地解决“突发事件”的基础。就像在这堂课上,学生对选自的出处提出异议,就势必要求教师自身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能对《社戏》的全文了解,以及鲁迅对两部集子取名的含义的理解,如果教师在课余时间没有去读过《社戏》的删节部分内容,就不能明白作者写此文的目的,自然就很难回答学生的问题,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时刻保持充足的 “ 源头活水 ” ,有一句话 “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应当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来水。

 教师需要在“课外”不断地充电,同时在课堂教学中也应该引领学生走向“立体型”课堂教学。所谓“立体型”课堂教学,就是指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遵循学生原有的知识积累和情感积淀,努力延伸课堂,紧贴实际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教学活动。就比如在这节课中,教师及时抓住“意外”的精彩,有意识地以课文《社戏》的文本为载体,进行拓展,在教学过程中能将课内与课外知识的有机结合,进而指导和培养学生通过课外收集、分析、分类处理相关信息和资料,以此来理解课文。从而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打破了传统“以教材为核心”的局面,真正实现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的转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努力争取将“文字、文章、文学、文化”四个层面有机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人文的素养。


,善待“意外”引出的精彩
《善待“意外”引出的精彩》相关文章

tag: , 语文教研,语文教研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