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就是由于不懂逻辑,语言交际失败,请客不成,反把客人气得都走光了。要“慎言”。
3、我再补充《林黛玉进贾府》课文中林黛玉的两次回答:
——黛玉进贾府后首先是见贾母。吃饭时贾母安排黛玉坐在身边,饭后询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黛玉也问迎春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什么书,不过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瞎子罢了!”到后来,宝玉问黛玉“可曾读书”时,黛玉却回答:“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
师生重新讨论“为什么一个问题,黛玉前后回答不一致呢?”
——后一个回答,正是前次贾母说迎春三姐妹“不过认得两个字”的翻版,是刚学来的乖巧话。这样回答就迎合了贾母“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论调,把自己与三姐妹摆在同一位置上,且有尊重宝玉之意,也有“不便自己夸张”的意思。同样的问题,有如此不同的回答,可见黛玉“心较比干多一窍”,反映出她初到贾府谨慎小心的心态、高超的语言技巧。
三、形象举例法会使枯燥乏味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活跃课堂气氛。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14.25)
这句话课本上的参考译文是:蘧伯玉派使者去拜访孔子。孔子让使者坐下,然后问道:“先生最近在做什么?”使者回答说:“先生想要减少自己的错误,但未能做到。”使者走了以后,孔子说:“好一位使者啊,好一位使者啊!”
1、我先问学生:今年过年走亲戚,别人问“你们学校如何啊?你们班主任、任课老师如何啊?”你们将如何回答?是不是畅所欲言?(学生七嘴八舌,有人老老实实地说“还没想过”)
2、我马上再举一例:
——阿哲从原先的公司跳槽到A公司应聘,面试的时候,阿哲探询:“贵公司的环境如何?”主考官反问阿哲:“你以前的公司环境如何?”阿哲说:“糟透了,办公环境差,人际关系更复杂,简直让人无法安心工作,这也是我选择离开的原因。”主考官说:“对不起,我们这里也不适合你,因为,这里的环境和你以前的公司一样糟!”
阿哲刚走,另一个比较沉稳的应聘者走了进来,主考官率先问了他这个问题,后来者说,我那个公司很好,办公室干净明亮,同事关系融洽,只可惜,公司搬迁到了另一个城市……主考官说,你放心,这里的环境慢慢也会让你流连的。
师生讨论后得出:
——主考官的说法虽然前后不一,但仔细品味却很有道理。生活是一面镜子,你以欣赏的态度去看一件事,就会看到优点,也就会有比较乐观、积极的心态,而以批评的态度去对待,效果则恰恰相反。你的回答就代表了你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3、我继续评说:“使者言愈卑,而其主之贤愈益彰。”在另一篇课文《高山仰止》中,学生子贡面对别人对老师孔子的诋毁,还是坚决维护、赞美老师,是谦谦君子的风度啊。
总结:读《论语》可知,孔子作为民办学校教育的先行者,教育学生时很少疾言厉色的“填鸭式”教学,他通常是用和缓的、因循诱导的、跟人商榷的口气,把这种天地人三才共荣共生的关系讲透。这是孔夫子教学的态度,也是儒家的一种态度。高中教学我们应该去尝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触动其心灵深处。《论语》教学中适当运用形象的“现实型”例子描述难以掌握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产生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越,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使死板呆滞的教学内容变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尊重自己和他人,学会待人处事,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人文素养。
tag: , 语文教研,语文教研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