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仅仅是个例子,课堂也仅仅是个平台,真正的“活水源头”应该在课外,在生活中,更在学生“我要学”的兴趣中。以课文为基地,以学生的兴趣作指路灯,适时适地地去“郊游”一下,可能会呼吸到更清新怡人的空气。这样,学生也才可能会觉得这样的课文、这样的课堂才是收获多多、趣味多多。
2、为什么课堂上会出现“瓶颈”?“一厢情愿”的备课行得通吗?
虽然新的课程标准已经实施两年了,可是在平时备课时,我们总还是“一厢情愿”。习惯于只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该教些什么,该怎么教,却从来不考虑学生会对哪些感兴趣,他们想学些什么,总是强调了教法却遗忘了学法。所以到了课堂上按照事先设计的教案实施教学时,总觉得教起来力不从心,磕磕碰碰的,不是这里“卡”住了,就是那边出现了问题。事实证明,“一厢情愿”的备课是行不通的,它也往往是“瓶颈”产生的“源头”。“学生是主体。”这句话绝不应该只是一句口号。“蹲下来,仰起头”先听听学生想学什么,想怎么样学,然后再去考虑该怎么样去教,这可能是我们在备课过程中亟待关注的问题。
tag: 教学 , 语文教研,语文教研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语文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