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学教案大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秋声赋》课堂实录

《秋声赋》课堂实录

11-07 15:07:59   浏览次数:853  栏目:高中语文必修四
标签:高中语文必修四大全,http://www.lexue88.com 《秋声赋》课堂实录,

《秋声赋》是欧阳修的一篇经典散文欧阳修在一唱三叹、摇曳多姿的行文中抒发了世事艰难、人生忧劳的无限感慨 

   笔者在分析课文时,主要调动学生自己已有的阅读经验和审美经验,通过吟咏对文章进行鉴赏、悟读,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文学素养 

   师:30年前,一个年幼的小女孩秋夜灯下,随父吟读古文秋月如珠,静静地镶嵌在星幕上月光如水,隔着一层玻璃窗,泼向夜读的父女二人秋月能照到人间最深处的痛,秋月能照遍不眠的中宵,秋月能吹奏断肠的胡笳秋月冷愁,秋月难忘 

   那朗朗上口的古文,便是宋人欧阳修的《秋声赋》让我们了解这篇赋体散文 

   师:文章第一段是直接描写秋声的,找出具体描写秋声的语句 

   生:描写秋声的句子是,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师:这几句话历来为人称道清人吴楚材、吴调侯在《古文观止》中评价《秋声赋》说:“秋声,无形者也,却写得形色宛然,变态百出”大家把这几句话有感情的读一读,思考一下,作者是运用什么手法来描写秋声的? 

   生:用一连串的比喻把秋声比作“波涛夜惊”“风雨骤至”“鏦鏦铮铮”“金铁皆鸣”“衔枚疾走”的人马声,通过这些恰当的比喻把难以捉摸的东西变得具体可感另外作者巧妙的利用“听”的过程写秋声,由“初”到“忽”,再到“触于物”,写出了由远而近、由小到大、凭虚而来的撞击物体的秋声夜至的动态过程,突出了秋声变化的急剧和来势的猛烈 

   师:诗文中还有声音描写生动的片段吗? 

   生: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2.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师:最后写到了与童子的问答,这是赋体中常见的主客问答形式,一问一答同样是秋声,作者感受到的是风雨至,是金铁鸣,是急行军,而为什么童子感受到的是“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这样祥和寂静的场景呢? 

   生:不同的年龄阶段,人生阅历,内心体悟的人,即使面对同样的事物,触发的主观情感也是有很大的差异的两人,一个是年过半百,一个是年少稚嫩,一个历经沉浮,一个涉世未深,一个忧愤悲苦,一个无忧无虑,对秋声的感受,自然有所不同 

   师:所以,作者用了一个字感叹:“悲!”一叹又一问:“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紧接着,作者写了什么?从几个方面去写的? 

   生:秋状“秋之为状”分四个方面:“其色惨淡,烟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憟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生:色、容为实写,气、意为虚写通过写秋天的悲凉来表现秋声的悲,烘托手法,刘熙载在《艺概》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水之精神写不出,以礁石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木写之;故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 

   师:秋气肃杀,余威所至,草木色变零落古人以为,大自然中弥漫着一种“气”,它随四季变化而变化,春天是阳和之气,秋天是肃杀之气肃杀的秋气摧败万物,一叶落而知秋至,敏感的文人们便咏出一支支哀婉的“悲秋”之歌此文描摹秋状,追溯秋声之源,又写了秋声的影响,最后归结为秋天的肃杀之气行文至此,主要笔墨是对自然之秋的描绘下面即展开联想,对肃杀秋气做了“文化描绘”议秋气如果删掉可不可以? 

   生:不可以由自然之秋转到对人世的议论所谓“物之飘零,有声之秋,人之戕贼者在意中,无声之秋”大力渲染,以突出秋气之肃杀、秋声之悲凉,为正面议论和抒情做了有效的铺垫 

   师:草木凋零只是一种如期而至的物候现象,而人不同“人禀天地气,万物中最灵”,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聚合了天地之气,成为了万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于中,必摇其精”年迈的欧阳修深感自己“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红颜老去,黑发成霜,人虽为万物之灵,却也难逃盛衰之理人力之有限,人生之易衰,仿佛注定了人定无力胜天的悲剧命运如果有谁幻想以血肉之躯与天抗衡,无异于以卵击石 

   师:幼年丧父穷困,少年颠簸求生,青年入仕为官历经朋党之争、官运沉浮后的欧阳修,他对生命的四季感悟自然是刻骨铭心从饥寒少年到晚年悠然自得的六一居士,欧阳修走过了一条泥泞——绚烂——平淡的生命之旅他想究竟是谁在折磨自己,是否应该去怨恨那秋声?原来是自己忧劳太甚


,《秋声赋》课堂实录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