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 审核: 主审:
一、教学目标:
1、 文言词语积累
2、 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重点:
1、 积累文言词语。
2、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难点:
1、 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2、 “托物言志”及“类比”的运用。
四、学习过程:
(一)、 预习导入:
1、了解作者:
刘禹锡,字 , 代, 家、 家。字梦得,洛阳人。有《刘宾客集》。被白居易称为“诗豪”。早年与柳宗元齐名,世称为“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为“刘白”。
2、释题: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简陋居室里的文章。
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陋室铭 德馨 苔痕 调素琴 鸿儒 案牍
4、写作背景
永贞元年,刘禹锡初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一度奉诏还京后,他又因赋诗《游玄都观》触怒当朝靠阿谀逢迎上来的权贵而被贬为连州刺史,后历夔州、和州刺史。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和宦海的沉浮。 在被贬至安徽省和州时,按当时的规定,他应住衙门里三间三厦的屋子。可是,和州策知县是个见利而为的小人,目光势利,他见刘禹锡被贬而来,自无好处,便多方刁难。先是安排刘禹锡住在县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见房子面对大江,不但没有埋怨,反而很高兴,特撰写一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他这个举动气坏了策知县,又令衙内书吏将刘禹锡的住房由城南门调到城北门,由三间缩小到一间半。这一间半房子位于德胜河边,附近还有一排排杨柳树,自是别有一番风趣。刘禹锡见了这个环境,也没有计较,依然安心住下,又写了一副对联贴在新居:“杨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策知县见他自是悠然自得,气得肺都要炸了,又把刘禹锡的住房再度调到城中、而且只给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时间,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刘禹锡想此狗官欺人太甚,便愤然写下了《陋室铭》并请人刻于石头上,立在门前,气得策知县哑口无言。
5、了解托物言志、和类比的手法
类比是将性质,特点相同或相近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相似之处。
拖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 、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二)课堂探究
1、初读美文
要求:声音响亮,读准字音,朗读流畅 ,把握节奏
2、听录音,再读课文,读出情感
3、积累重点词语,疏通文意
重点词语如:
名: 灵: 德馨: 上: 入: 鸿儒: 白丁:
调: 丝竹: 案牍: 乱: 劳:
重点句如: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行
4、文章的主旨句是?
5、作者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写”陋室不漏”的?
6、 文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操和志趣?
7、这样的情操和志趣文章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作者借陋室表达了自己的志趣和追求。
8、文章写的是 “陋室”,开篇写“山、水”,有何作用?还有类似的句子吗?
( 三)拓展延伸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的情趣,处在今天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中的你如何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反馈检测:
基础知识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
3、默写
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 。
写主人交往文雅的句子是: ,
表现主人情趣高雅的句子是: ,
4、解释句子黑体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
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
5.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6、阅读: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有仙则名 ( ) ②惟吾德馨 ( )
③谈笑有鸿儒( ) ④无案牍之劳形( )
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陋室铭》教学案1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tag: 教学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