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案
八仙筒镇中学人 张云超
学习 目 标
1、了解作家作品,记住生字生词。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战争给人民或国家所带来的创伤.
重 点 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意境
难 点 辨别本文中赞美的语言和反讽语言的细微差别。
班 级 姓 名 时 间 9月 日
背景资料简介。
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攻占北京,焚毁并掠夺圆明园。
一:基础检查.
1、作者简介:
雨果,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 》《 》《 》等。
2、加点字注音
赃( )物 箱箧( ) 制裁( ) 给( )予 恍( )若
琉( )璃( ) 珐( )琅( ) 眼花缭( )乱 惊骇( )
晨曦( ) 瞥( )见 劫( )掠
3、解词:
赃物:贪污受贿或盗窃的来的财物。
箱箧:箱子。
制裁:用强力管束并惩处,使不得胡作非为。
荡然无存: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不存在。
不可名状:不能够用语言形容。名,说出。
二:读课文三遍,完成以下问题。.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
(3)文中的两个强盗都作了哪些事情?请你概括举出。
(4)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再读课文一遍,
(1)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词语。(用红色笔在书上画)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我的问题:
预习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仙筒镇中学 八年级 语文导学方案
第 周第 课时 总编第 课时
课题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 课型 问题展示解决课
主备人 朱亚春 备课时间
学习方法 诵读法 合作交流法
导 学 过 程
导学步骤 时间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设计
创设情境
呈现目标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展示交流
规范评价
2分
5分
30分
在1856年至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攻入了我国北京,对我国的艺术瑰宝圆明园进行了大肆的劫掠,并且焚烧了圆明园。在这件事之后,英法联军统帅之一巴特勒上尉就这次远征征求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意见。雨果会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呢?
学生齐读目标
1、组内听写,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2、词语比拼。
3、组内交流导单习题,生成组内问题。
一、利用8分钟整体感知
组内朗读并评价,学生听读思考
1.文章内容可以分为几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两大部分。赞美圆明园,讽刺侵略者
2.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这件事,雨果是什么立场和态度?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a、站在人类的立场,立场明确,态度坚定,对英法联军的罪恶行径进行了强烈谴责和辛辣讽刺。
b对被侵略者和被掠夺者表示巨大同情,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
3.中国被掠夺,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个法国人这样说,表现了他怎样的胸怀和品格?
明确:
正直、公正、人道,是非分明,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结,胸怀博大。
二 合作探究,品味文章 (12分钟)
默读课文,讨论,展示
1.雨果用哪些词语称呼、评价圆明园?
导 学 过 程
导学步骤 时间 教学内容及师生活动 二次设计
归纳概括
提升意义
问题训练合作指导
明确:“世界奇迹”(总称)“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2.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请从文中找出。使用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明确:通过反语来谴责,如“更彻底”“更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我们欧洲人是文明人”“全部赞誉”
使用反语的作用是讽刺。
重点研读 自读1-4段,找出雨果评价圆明园的句子并对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进行鉴赏品味。
1.文章的第三自然段整段的内容都是雨果在评价园明园,代表性的句子有:
明确:
“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作者以全球的眼光,高度概括地评价了圆明园的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
“请你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光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作者调动充分的想象,用“恍若月光”形容圆明园,足见圆明园的美丽与神奇。
“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展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饰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圃,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 “大理石”、“玉石”是中国特色的建筑材料,“青铜”、“瓷器”是中国的特产,“神像“异兽”是圆明园里的陈设,它综合了洞府、神庙、宫殿的所有优点,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圆明园美的赞美。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学案6tag: 中国 巴特勒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初二上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