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想像训练,
1、想一想,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这是一个循环式的结构,体现了作者“谁制造的祸害,谁去承受”的想法)
2、在小说结尾,那奇怪叫声以及那块小石头是从哪里来的?天上掉下那块石头以后,接下来可能还会发生什么? 学习展开想像,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续写结尾。
六、探究主题。
1、这篇小说写得比较通俗,但内涵深刻。有关它的主题,有下边几种意见,你同意哪一种?说说理由。
(1)提出了人类与自身生存环境的问题。
(2)揭示了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
(3)阐释了人对大自然的破坏总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这一道理。
(同意第(3)种看法,文章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警示世人正视城市环境污染问题。比如,我们总觉得海洋和大气层是一个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所以当我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时毫无顾忌,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一些效益,但从长远看最终受害的还是我们人类自己。)
2、让学生用一句话谈自己读了本文或听了同学的作品后受到的启示(老师应启发学生多角度的看问题)
①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破坏大自然必遭报应。
② 只有积极治理环境,世界才会真正美丽。
③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的是长远的目光,不能只顾一时,不顾长久。
④ 有小错要及时纠正。
⑤ 正面的事情要坚持不解,负面的事情做不得。
⑥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罪证是销毁不了的。
⑦ 人的私欲是个无底洞,要用良知、正义、道德去填补。
⑧ 地球上的洞不能忽视,思想上的洞更要重视。
……
(只要启发得当,一旦撞击出思维火花,学生能冒出很多经典语句)
3、展示环境污染图片,警示学生爱护身边的环境。
六、小结。
本文是一篇科幻小说。文章设想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它可以容纳人类制造的一切垃圾,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也可以心安理得地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随着先前抛进的小石子掉了下来,原来扔下的东西将重新倾泻回人间。显然小说采用了夸张和想像的形式,但现实中我们何尝不是凭着侥幸心理,依赖着这样那样的“无底洞”?
小说通过叙述新发现的一个洞深不可测,因此成了处理城市垃圾的最好场所的故事,告诫人们:不顾环境污染,漠视环境污染,苟且偷安,终究要自食其果,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的。
本文的写作特色:1、想像丰富,耐人寻味。 2、语言通俗,内涵深刻。
七、布置作业: 写一段或一篇科幻小说(以下几题中可任选一题)。
A、为本文续写一个结尾,200字(适合于表达能力较差者)。
B、《×××的黑洞旅游》,可用第一人称写也可用日记形式写。(适合于想像能力较丰富者)。
C、自拟题目以新颖的形式写一篇警示人类保护环境的科幻小说。 (适应于写作能力、想像能力均佳者,教师可引导这些同学上网查阅有关环境科学方面的常识。)
【教学反思】
tag: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初二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初二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