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中考语文教案常用的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

11-07 15:03:32   浏览次数:879  栏目:中考语文教案
标签:中考语文教案大全,http://www.lexue88.com 常用的修辞手法:,

④从结构安排角度:是否开头结尾,各有特色;结构严密,完整匀称;烘托铺垫,前后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

⑤从语言运用角度:语言是否准确、简练、生动、形象;具有怎样独特的语言风格(幽默、辛辣、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运用了什么独特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等)

记叙文的议论是“画龙点睛”。记叙文的议论的“画龙点睛”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一)阐发事物的意义(二)表达作者的看法(三)揭示文章的主题。

1.记叙文怎么划分层次
   (1) 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 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 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 总分总(掐头去尾)

2.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语言特色?

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 承接上文   (2) 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 承上启下(过渡)   (4) 为后文×××作铺垫
4.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语句作用、含义分析题 
1、句中如果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表转折用意在于强调后者。  
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 
3、评价、赏析一句话:①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②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自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 2、推动情节发展; 3、渲染气氛; 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 5、突出、深化主题。  

用自己的话回答问题: 
1、这种题目往往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现在要考虑的如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       ②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 
③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 
④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做出明确表达的情况。 

文章开头的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文章结尾的作用:
   1、深化×××中心,升华感情      2、篇末点题,提出×××这一中心论点   3、总结上文,提出倡议,发出号召


上一页  [1] [2] 

,常用的修辞手法:
《常用的修辞手法:》相关文章

tag: 修辞手法  , 中考语文教案,中考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教案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