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学案
教学设计:乔丽娟、步洪涛
常见设误类型和答题思路
考纲再现
论述类文本能力层级如下: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议论和说明类文章。
1.理解 B
⑴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⑴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⑵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⑶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⑷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把握命题规律
了解科技文阅读题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解题准确性,命题者设计错误选项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十种:
1、从信息范围的大小上看,有范围不清和以偏概全两种错误
范围不清
——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或缩小。
以偏概全
——即扩大范围,选项对原文论述内容的范围加以随意的扩大。
2、从信息的有无上看,有无中生有和有意缺失两种错误。
无中生有
——选项中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由原文中推断出来。
有意缺失
原文中某些信息在选项中被命题者故意略去。
3、从因果逻辑关系
上看,有强加因果和因果颠倒两种错误。
强加因果
——选项把原文没有因果关系的信息都说成是有因果关系的。
因果颠倒
——选项把原文的因错断为果,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之前关系。
4、从信息指代内容上看,有偷换概念和指代不明两种错误。
偷换概念
——选项将原文中相关信息换成一种与之不符的说法,或对个别字词进行改动、变换等。
指代不明
——指选项中代词的指代内容发生错误。
5、从信息的时态上看,有未然说成已然和已然说成未然两种错误。
未然说成已然
——忽视原文中“将来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说成既成事实。
已然说成未然
——忽视原文中“已经如此”等修饰语,把原文中既成事实说成尚未确定或还未实现的事情。
常见错误类型
1、( )
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以个别替代一般,从而使考生作出错误的判断。特别注意重要词语前边的修饰与限制词,例如“一些”“有些”“几乎”“除……之外”“到……为止”“绝大多数”“有时” “全都”“全部”
例1、关于中医学与西医学的比较,下列说法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湖南卷第8题)
B.中医学能治疗包括中风在内的所有疑难杂症,西医学对这些病则感到束手无策。
【对应文段】比如藏医,很长一个时期,它的传授是在寺庙中以隐秘的方式进行的,它用青藏高原所独有的植物、动物、矿物和食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对包括癌症、中风在内的多种令现代医学棘手的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2、( )
主要指命题人在解释概念,或转述文意时,故意弄错对象,迷惑考生,使考生误入歧途。
例2、关于宋朝统治者重视“茶马互市”的目的,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全国卷l第8题)
D.藏族非常喜欢饮茶,以马易茶可以满足他们对茶叶的需求
【对应文段】宋朝统治者为什么如此重视“茶马互市”呢?……迫使朝廷同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保持友好关系,以便集中力量与西北少数民族政权抗衡。“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第二段)
那么,藏族为什么也很重视“茶马互市”呢?因为藏族非常喜欢饮茶……对于长期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的藏族来说,他们并不需要外界供给很多东西,但茶叶却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第三段)
3、( )
是指所给选项中所说的内容在原材料中未涉及,也不能从有效信息句中推断出来。
例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上海卷)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对应文段】根据世界报业协会
4、( )
例4、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D.内地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使马匹的交易量减少。
【对应文段】到了清代,“茶马互市”作为一种重要制度逐渐从历史地平线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边茶贸易”制度。藏族对茶叶的需求有增无减,对其他产品如丝绸、布料、铁器等的需求也开始增加;而内地对藏区马匹的需求虽然减少,却对藏区皮革、黄金,以及虫草、贝母等珍贵药材的需求大幅增加。这样,汉藏之间的贸易范围更加广泛,骡铃声声,马蹄阵阵,“茶马古道”沿线的民间贸易更加繁荣。
5、( )
事物的变化发展就矛盾而言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就原因而言有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就表现而言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命题人设计陷阱时,有时会将这些“主要”的一面和“次要”的一面倒置。
例5、下列关于“茶马古道”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全国卷第7题)
B.在宋代,“茶马古道”上的巨额茶利收入是当时全国军费的主要来源。
【对应文段】到宋代……在这种情况下,“茶马互市”除了为朝廷提供一笔巨额茶利收入补充军费之需外,更重要的是,既满足了国家对战马的需要,又维护了宋朝西南边境的安全。
6、( )
例6.下列对“气冰”“是一种危险的能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B.“气冰”有利有弊,本身就像一柄“双刃剑”,从目前的情况看,“气冰”的危害远大于功用。
【对应文段】另外,陆缘海边的“气冰”开采起来十分困难,至今尚没有非常成熟的勘探和开发的技术,一旦发生井喷事故,就会造成海水汽化,发生海啸翻船。此外,“气冰”也可能是引起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气冰”经常作为沉积物的胶结物存在,它对沉积物的强度起着关键作用。“气冰”的形成和分解能够影响沉积物的强度,进而诱发海底大陆架滑坡等地质灾害。由此可见,作为未来新能源的“气冰”,也是一种危险的能源。“气冰”的开发利用就像一柄“双刃剑”,需要小心对待。
7、( )
例7、以下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D.目前只让田菁枯萎而不损害大豆生长的“绿色”农药已经研制出来。
【对应文段】解开植物睡眠之谜,将为某种“绿色”农药的诞生铺平道路。目前的除草剂还无法只让田菁等豆科杂草枯萎而不损害豆科作物。研究人员已经人工合成了使田菁失眠的睡眠阻断剂,实验结果是田菁第三天就整株枯死。由于这种阻断剂只对田菁起作用,因此不会影响大豆的生长。
8、( )
例8、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C.有了网格计算机,应急小组的领导就一定能够成功地处理重大有毒化学物泄漏等事故,从而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失。
,2017年论述类文本阅读复习学案tag: , 中考语文教案,中考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