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文体要得体
话题作文“文体不限”,指的是不限制用哪一种文体,以便于写有专长的考生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写作,并不等于文体的泛化。文体的选择可以随意,但选定后,保持文体自身的规范与和谐却是必要的。有的考生把“文体不限”误以为可以写成不管什么样的文体,结果出现一些记叙文议论化、议论文记叙化、散文杂感化之类的文章,搞成一种文体的大拼盘大杂烩,信笔胡言,非驴非马,客观上影响了内容的表达,这是不可取的;为了标新立异,有的考生甚至还写出一引起令人震惊的“另类”作文,这更应该及时纠正,以免延误大事。诚然,现在有些报刊上确实有些文章不伦不类,文体特征不鲜明,令人难以卒读。我们考生毕竟还处在学习写作阶段,文体的特征一定要鲜明,这既便于自己写作,也便于阅卷者阅卷。正确的方法是根据自己的擅长扬长避短,选择文体,确定自己是写什么文体后,就要在自己的文章中鲜明地表现出这一文体的语言特征。形象思维发达,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考生可选记叙文来写,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形象性;抽象思维发达,说话条理清晰,善于条分缕析的考生可选说明文来写,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科学性;逻辑思维发达,会思辨议论说理的同学可写成议论文,在文章中要表现出语言的严密性。其实,还可以写成童话、寓言、剧本、书信、日记等等。当然,这里也不反对写合乎要求的比如夹叙夹议的文章,因此,考生平时就应该多培养一些规范的文体意识,多养成一些高质量的文体风格,在考试中就可以多一些选择余地。
4,技巧要运用
话题作文要在打好基本功的基础上注重写作技巧的运用。写作技巧,说穿了就是巧妙地安排和表现作者已经选定的有关材料,使作者初定的文章主旨得以充分表现的方法。必须承认,写作是有技巧的,尤其是这类充分张扬写作者个性的作文,如果不用写作技巧对文章选定材料进行锦上添花般的着色添彩,文章就犹如一潭死水。考生在平时训练中就应努力打好写作基础,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语言,然后根据自己的写作功底与个性,打破“一着鲜,吃遍天”的狭隘意识,着重掌握几种不同类文章切合自己写作习惯,张扬自己写作个性,显示自己语言特色的写作技巧,认真多学几“招”,以适应不同文章的写作。
5,点题要明朗
点题是用简明扼要的语句把文章的中心思想提示出来,话题作文作为一种应试文章,应该让阅卷者在短期内就有一个明确而正确的印象,了解这篇文章的材料和题旨,恰如其分的点题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文章恰当的地方(一般在结尾处,也可用“题记”的形式出现在文首),恰当地点题,不但在结构上收拢全文、收束文脉,更重要的是,让读者(阅卷者)能及时充分、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对文章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话题作文的点题,一般可以采用明点的形式,在文章适当处出现和题目中关键字眼相同或大致相同的词语,直接解释和说明题目的含义,提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得到读者(阅卷者)的认可并赞同,当然也可以用象征式、比喻式、联想式的点题,但这类点题要求比较高,一般不易掌握,考生应该慎用。
二、中考话题作文与课标、教材的对接。www.lexue88.com(www.lexue88.com)
课标以及人教版教材从作文的角度可以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三个方面设题:
1.人与自我:如有关与人的交往的,倾吐自己的志向、理想、心愿的,记录成长的足迹的,陶冶美好的情操的,锤炼坚强高尚的意志品质的,体验人间真情的,发现、思考人生问题的等等。这类题材,多关注身边的生活、个人的感受,考生体会最深、感受颇多,因此也就容易成为笔端最直接的素材。作文的同时,心灵也会受到一次洗礼。
2.人与自然:如有关绿色生态的,亲近自然的,保护环境的,抵制污染的等。这类题材虽也涉及社会问题,同时也是考生非常熟悉的话题,所以在中考试卷中屡屡出现。
3.人与社会:这类题材多突出三个方面:(1)是热点话题。如合作,创新,诚信,三峡工程,抗击非典,人才素质,择校收费,资源开发等。(2)是科技创造。如克隆,通讯,交通,航天技术等。(3)是流行时尚。如上网,新新人类,追星等。
三、课改区中考作文对我们的启示
命题内容的人文性。根据“课标”精神,中考命题必然贴近考生生活实际,让考生有真言可叙,有真情可抒;也必然要求命题体现时代特征和人文精神,充分展现考生的人性美和人格魅力。随着课程实验的大范围铺开,05年中考作文试题,也更加关注了人文精神的渗透,“自我”、“生活”、“情感”、“创新”构成了命题内容的四大强势板块。
1、自我类:关注个性,“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是中考作文命题的重要原则之一。可以这样说,所有的中考作文试题都可以写“我”。其中不少题目本身就是立足于“我”命题的,如云南省卷的《我拥有 》、广东省茂名市卷的《我有我的精彩》、福建厦门市的《那一次,我读懂了 》、辽宁省大连市卷的《我问我自己》、陕西省卷的《我长大了》、海南省卷的话题作文“我的另一片天空”等。一些题目虽无“我”,但是每每都与“我”相关。
2、生活类:中考命题以“我”为圆心,同时也必然要求以“生活”为半径,离开了我的“生活”,考生的个性和人性都将无法张扬。因此,05年的中考作文命题的又一个显著特点是与考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也可以这样说,每一个试题都在考生“生活”的范畴之内,涵盖着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生活。应当指出的是,这种“生活”的外延已突破了前几年有明显指向性的某一领域生活的樊篱,考生选材立意的自主性得到了进一步的尊重。如05年高考全国卷(Ⅰ、Ⅱ、Ⅲ)的作文试题都注明了“生活中”字样,要求考生所写的文章必须联系自己的生活。再看05年中考作文命题,如四川省卷的标题作文《生活给我 (欢乐、苦恼、自信……)》、青海省卷的话题作文“生活给我的爱”、海南省卷的《我生活在 中》等都是如此。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试题的“生活”也是多彩多姿的。有的题目中虽不见“生活”二字,但往往出现在“提示”或“要求”中;即使整个试题中找不到“生活”,但也无不体现着“生活”,如江西省卷的《 挺胸 》,整个题设中没有“生活”这个词,但谁都知道,“挺胸”的经历和感受是绝对离不开生活的。当然,也有少数试题“生活”的指向性较为明确,如福建省泉州市卷的《体育,让我 》、黑龙江省卷的《一堂 语文课》及河南省卷的话题作文“课外阅读”等,但由于采用了半命题和话题等形式,考生在某一领域的生活中还是有一定的思维和写作空间的。
3、情感类:《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能“表达真情实感”。纵观05年中考作文试题无不与“情”结下了不解之缘。四川省自贡市的话题作文“等待”、湖南省益阳市的话题作文“微笑”、福建省泉州市的《温暖》、湖南湘西的话题作文“渴望”、广东茂名的话题作文“倾诉”、江苏南通的话题作文“谅解”、黑龙江的话题作文“心声”……
4、创新类:“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这是中考作文评价的原则之一。05年中考作文试题大多突出了考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便于考生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写出有个性、有创意的文章。如贵阳市卷的话题作文“发现”,近200字的“提示”材料从“古今中外”各个角度启迪考生力求有“新的发现”;宁夏卷的材料作文,明确要求考生“发挥想象和联想”,力求有“独到见解”;海南卷的话题作文“我的另一片天空”、山西卷的《翻过那座山》和陕西卷的《跨越那道“山”》都要求考生展开想象的翼翅,去探索“另一片天空”,去发现那道鲜为人知的“山”。由此,不难预见06年中考作文的材料内容将更加新颖,更加关注考生的“自我”、“生活”、“情感”和“创新”这四大主题。
四、话题点拨与训练
中考话题作文点拨
1.一位哲人说,人的一生,关键的只有几步,一定要走好。请以“关键的一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话题点拨]
写作此话题作文时,应突出人生这一步为什么是关键的,突出这一步的重要意义。选择题材时,可正面着笔,也可反面选材。
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920年,美国一位年仅11岁的男孩在踢足球时,不慎将邻居的玻璃窗户打破,邻居索赔12.5美元。男孩哪里有钱赔,于是回家向父亲认错。父亲说:“钱可以先借给你,一年后归还。要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承担责任,这是做人的根本。”从此,那个男孩就开始了艰苦的打工生涯。半年后,他将12.5美元如数还给父亲。许多年过去了,这个长大成人的男孩当上了美国总统,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里根。
,中考语文复习专题——话题作文(教案)tag: 中考语文 话题作文 , 中考语文教案,中考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 中考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