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高考复习辅导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高考专题复习——仿句,
以前的仿写题,主要从句子的形式要求,比如句式(语法)、修辞等,也就是主要要求“形似”。
今年的题目要求“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没有对句子具体的形式提出要求,也就是不必一定去仿写“除了……什么也别……”的句式,也不必非要仿写对偶的修辞。它要求仿写的是例句表达方式,也就是例句委婉含蓄、亲切友善、生动形象表达思路,至于要用什么句式、什么修辞,并没有要求。这样做,放弃了具体的 “形似”要求,改为要求“神似”,给考生留下了更多的创新空间,实现了仿写题目质的飞跃。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要求中的“亲切友善、生动”与“不失原意”这两方面,一定要兼顾,不能顾此失彼,既不能表达死板,也不能因为太形象而表意模糊。要表达得“亲切友善、生动”,就必须借助比喻、拟人、对偶、仿词等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一)1.提示语:(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⑴嘘,小声点!——校园“静博士”
⑵远离尘世喧嚣,留住淡泊宁静。 ⑶轻轻的来,轻轻的走,轻轻的交流,不带走宁静与清幽。
(二).提示语:(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⑴大脑满载归,两手空空回。——请勿带走图书
⑵带走满腹知识,留下一架好书。
⑶你喜欢的书,别人也喜欢……
(三)(1)(教学楼内)除了真诚什么也不带来,除了安静什么也别留下。
(2)(图书馆里)除了知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珍惜什么也别留下。
(四)(1)(教学楼内)除了求知什么也不带来,除了诚实什么也不张扬。
(2)(图书馆里)除了真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背影什么也别留下。
(五)(1)(教学楼内)除了刻苦什么也不带来,除了勤奋什么也别留下。
(2)(图书馆里)除了思想什么都不带走,除了美德什么都别留下。
(六)(1)(教学楼内)除了安静什么都不带来,除了充实什么都不带走。
(2)(图书馆内)除了智慧什么都不带走,除了礼貌什么都别留下。
今年的语文科平均分比去年下降了9.69分。南宁二中一名老师说,今年的作文题让不少考生感到为难,不少学生作文跑题,作文的平均分在45分左右。
这名老师改的正好是被评价为今年高考语文亮点的“仿句改造”。题目要求考生改变原来的句子,让新句子亲切友善,生动而又不失原意。并举了个例子:“(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许乱扔垃圾”改为“除了记忆,什么也别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出的考题为“(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阅览室里)报刊不得带出,违者罚款”。考生们的表现如何呢?
这名老师说,学生们的答案很多让人哭笑不得。如“教学楼内”的这一题,不少考生在表达时正好意思相反,如有考生写“除了安静,什么都别带走”。而“阅览室”的这一题,有考生仿写成了“除了手印,什么都别带走”,表意不清。很多人都会写出“除了知识,什么都别带走”的句子,但这个句子明显没有表达出“违者罚款”的意思,这是通病。
该老师说,仿写题每一小题的满分为3分,考生一般都被扣分,只能得2分。在仿写中,学生的最主要问题是:没有把题意表达完整。这是今后的学生在审题时要注意的。
25题新在,第一,情景是学生熟悉的生活内容,材料亲切,易激发考生的想象力,发挥创造力;第二,很好地体现了语言交际的实用性原则,能较好地引导学以致用;第三、能考察出多方面的语言运用的能力,比如语言的得体、简明、形象,语言的分寸感和语言的机智;第四、此题暗含的语言形式创造和内容的价值指向的统一,即语法常识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特点。实在是考语文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人人都能做,做像易,做妙难;仿其形易,赋其神难。雅俗高下,落笔自现。这也可谓平中见奇,可圈可点。
笔者在阅卷场有幸见到几份0分的答题:
(1)赤裸裸地进来,赤裸裸地出去。
(2)希望你进来和出去时体重一样,或更轻一些,为本室做贡献。
(3)如果想让你钱包减肥,把书带出去吧。
(4)如果你带走报刊中的大纸片,那么你就会留下印有毛主席的小纸片。
这道题要求改写给定的“提示语”,与往年常考的的仿写、造句等不同,是个全新的题目。它要求学生将一些生硬的提示语改写得“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由于是全新的题目,没有经验可遵循,所以要答好该题,第一步是要研究透例子,通过例子准确领会答题要求中的“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是什么意思。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例子中提示语的内容是要求在公园里不折花木,不扔垃圾,共包括两个语意点,语气则是禁止型的,生硬冰冷。改写语保留了提示语的两个语意点,同时将生硬的语气改得亲切友善了。由此可见,考生在作答该题时,首先应该准确、完整地把握提示语的意思,然后再考虑如何用“亲切友善、生动”的方式来改写原句。可以说,准确把握提示语的意思,是答好题的前提。现在我们就来分析一下两句提示语的意思。第一句的内容是要求学生保持教学楼的安静(即不准“喧哗”“打闹”),以有利于学习。第二句的内容是要求阅览者不带走阅览室的书刊(“违者罚款”是为了强调不准带走书刊,并非该句的第二个语意点)。这两句都各有一个语意点。把握住语意后,考生就需要打开思路,充分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将提示语的意思合乎要求地表达出来,不但语气要恰当,内容也不能有偏差,至于改写语的句式,则没有限制了。总之,这道题生活气息浓厚,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得非常紧密,既能考查学生准确把握语意、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还能考查学生的情感体悟能力。更为重要的是,该题还会对学生以温厚的心态、友善的态度、文明的方式待人接物产生积极的影响。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沟通,能力考查与心灵塑造兼重,使该题成为整个语文试卷中最出彩的一题。
不过,由于是新题,加上答题前的分析不充分,不少考生的回答不够到位。如某位考生将第二句改写为:“如要带走报刊,请将钱包留下。”颇为费解。该考生之所以要写“请将钱包留下”,是由于没有领会到提示语中的“违者罚款”并非独立的语意,而是为了强调“不能带走报刊”这个意思的。像这样,因未能准确把握语意而导致答题失误的,并非个别现象。
对于该题,笔者也试拟了几个答案,现附上仅供参考:
⑴喧闹粉碎的不仅仅是安静,还有学习的愉悦,思考的乐趣。
/ 喧闹是思考的刽子手,安静是灵感的催化剂。
/ 请安静,只有在安静中,创造之花才会欣然绽放。
⑵带走的是报刊,遗失的是美德。/
除了知识什么也不要带走,除了美德什么也不要留下。
/ 带走知识,请用你聪明的头脑;放回报刊,请用你诚实的双手。
(说明:句式上,既可以仿照例句的格式,也可以另起炉灶;内容上,既可以正面表达,也可以反面申说。原意不变、语气亲切友善、表述较为生动即可。)
通过对今年语言表达题的分析,笔者认为,2004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在复习语言表达这一部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注重培养基本能力。如连贯、得体、句式变换、仿写等基本能力,既是每年考试说明必不可少的考点,也是各种复习资料、每年考前复习必定涉及的内容。考生一定要逐点过关,夯实基础。
第二,树立“大语文观”,多渠道学习语文,特别是要多体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像今年的第25题就是一个将语言运用和生活实践有机结合的范例。
第三,针对每年语言表达题基本不重复上年题型的情况,可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重点突出今年(2003年)未考过的题型,如句子重组、仿写、扩展、压缩、图表分析,等等。
第四,考试中一旦遇到新题,一定要细心研究所给的例子,从而准确把握题目要求,然后再下笔作答。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高考专题复习——仿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