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1)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1)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11-07 14:57:56   浏览次数:744  栏目:高考复习辅导
标签:高考复习辅导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1)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权善才,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   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人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上。”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角解,曰:“卿能 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

[注]①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②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③象魏:宫廷外的阙门,古代张榜公布法令的地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善才绳之。  绳:捆绑。                   B.先涕泣不自胜。  胜:控制。

C.朕之恨深矣。恨:遗憾                      D.请今日为始。    请:请求。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飞骑因番请见。

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

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

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

       A.“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不同

       B.“因”和“乃”相同,“止”和“仅“也相同

       C.“因”和“乃”不同,“止”和“仅”相同

       D.“因”和“乃”不同,“止”和“仅”也不同

(3)“以至是”一句中“是”字指代的内容是(3分)

       A.悲泣不自胜,命杀之                          B.大怒,命促刑

       C.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                          D.我为子不孝

这是一份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卷的前三题。

第(1)题考查根据语境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答案是D。A项的“绳”是名词用作动词,因为后面带有宾语。其解释为“捆绑”虽然体现了这一用法特点,但根据“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的句意,这里应解释为“制裁”或惩治。B项“胜”,根据文意应解释为“能承受”;C项的“恨”应解释为“怨恨”,因为解释为“遗憾”与上文“善才情不可容”的意思不合。D项的“请”,孤立地看,可以理解为“请求”,也可理解为“请允许我”,但由于变法应由高守决定,因而“请求”是正确的。

第(2)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答案是B。句中的“因”和“乃”表示承接,意为“于是就”。这里它们的基本用法之一,在给出的例句中表现得较为典型。“仅”、“止”表示的意思极为常见,现代汉语还在用,都是表示“只是”的意思。

第(3)题考“是”的指代意义,属于现解实词的含义,答案是C。“是”指代内容的核心是“杀”。A、B、C三项均有此义,但由于这是在对话中的运用,因而应当指代C的内容。

2.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题。

李若水字清卿,洺州曲周人。靖康元年,为太学博士。开府仪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尚当追削官秩,示与众弃;而有司循常习故,欲加缛礼,非所以靖公议也。”章再上,乃止。……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难色,若水以为无他虑,扈从以行。金人计中变,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诋金人为狗辈。金人曳出,击之败面,气结仆地,众皆散,留铁骑数十守视。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无恙。”若水绝不食,或勉之曰:“事无可为者,公昨虽言,国相无怒心,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若水叹曰:“天无二日,若水宁有二主哉!”其仆亦来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归觐。”若水叱之曰:“吾不复顾家矣!忠臣事君,有死无二。然吾亲老,汝归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粘罕令拥之去,反顾骂益甚。至郊坛下,谓其仆谢宁曰:“我为国死,职耳,奈并累若属何!”又骂不绝口,监军者挝破其唇,   血骂愈切,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年三十五。

[注]①李若水:北宋末年人,官到吏部侍郎。靖康二年随钦宗至金营,不屈而被害。②躐跻:越级升官。③扈从:随从护驾。④粘罕:金国贵族,官至都元帅,执掌国政。多次率军攻打北宋。⑤    血:含血喷出。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非所以靖公议也           靖:平息。

       B.金人曳出,击之败面       曳:蜂拥。

       C.若人屈,冀得一归觐       觐:拜见

       D.我为国死,职耳           职:职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1)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