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  教案  范文  作文  资格考试  高中教学  【网站地图】 【+收藏本站
在线投稿
您当前位置:乐学网学习网语文教学中学语文高考语文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辅导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1)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1)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11-07 14:57:56   浏览次数:744  栏目:高考复习辅导
标签:高考复习辅导大全,http://www.lexue88.com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1)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2)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②得全首领以没

③扈从以行                                             ④到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故事,天子当挂服举哀                      故事:指先例。

       B.得全首领以没                                     全首领:指保持高位

       C.而有司循常习故                                 有司:指主管官吏。

       D.公父母春秋高                                    春秋:指年龄。

这是一年高考全国卷文言文阅读的前三题。

第(1)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答案是B。解题时就根据具体语境,试以所给的词义,看哪一项与上下文意思贯通。A项“靖”的意思是“安定”“平定”,对于宾语“公议”来说,就是“平息”,可见正确。C项“觐”古代多指臣下朝见帝王,也可指卑幼者对于尊长的拜见。这里是李若水去见父母,释为“拜见”,是准确的。D项“职”,常表示“职责”、“掌管”,又可以表示“职分”,意思是职务上应尽的本分。文中正是此义。B项的“曳”,没有“蜂拥”义,应是拖、拉。“金人曳出”,即金人把李若水拖出去。

第(2)题考查对虚词“以”的用法的辨别,答案是 C。本题给出四个例句,两两比较,辩其异同。句①和④的“以”都是介词,但句①的“以”表示动作行为凭借的条件、方式,这里是凭借某种身份;句④的“以”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这里指用刀杀死李若水。句②和③的“以”,意义和用法都相同,都相当于“而”。

第(3)题考查对一些特殊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B。A项“故事”是“故”和“事”两个词的连用,老例,先例。C项“有司”,不是指各有主管范围,而是指主管官员;D项“春秋”不是指春季、秋季、而是指年龄。这三项旧解释都是正确的的。B项“全首领”,从语法上看,是“使首领全”,全,使动用法。全首领,保全头颅和脖子,保全性命,释为“保持高位”显然不正确。

       四、练习及答案

(一)下列各组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1.  A.沛公不胜杯杓:禁住,能承受

       B.上下同欲者胜:取得胜利

       C.何可胜道也者:尽

       D.真黄山绝胜处:优美的

       E.数石之重,中人不胜:获胜                                                                        (    )

2.  A.惟辟作福,惟辟作威:君主

       B.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开辟也 :同“避”,躲避

       C.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同“避”,躲避

       D.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张开                                                                       (    )

3.  A.天理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同“影”

       B.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同“黜”,被罢免

       C.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讨伐,征伐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验应                                                                       (    )

(二)下列各组加点字,字义相同的两项是

1.  A.直前诟虏师失信

       B.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D.俄匀谢玄淮上信至

       E.信造化之尤物也                                                                                         (    )

2.  A.东郭先生将北适以干仕

       B.哭声直上干云霄

       C.不从车乘,不操干戈

       D.亦不敢服垢弊以干名

       E.理民之干优于将略                                                                                      (    )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21)古代文阅读·理解常见实词和虚词
发表评论
发表读后感言(游客无需登录,即可直接发表感言。)
匿名评论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幼教大全 | 免费教案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资格考试 | 高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