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南史•列传六十三•孝义上》)
根据人物传记阅读方法,首先要读清人物情境、事件情境和语言情境。这段文字写了郭原平与“邑人”及“盗者”的关系。写了两件事,一是卖物求价之事,一是处理盗笋之事。再对语言的各种逻辑关系作出分析,运用好以上翻译方法,不难将这段文字翻译得准确、通顺。
【参考译文】每次出外卖农产品,只收半价,,邑里的人都知道(他这种情况),就按本价给他,彼此间相互推让,(最后,原平总是)要让(价钱)稍微便宜些,才肯收钱。原平的院子里种有竹子,夜里有人偷笋,(正好)让原平碰见了,偷笋的人在奔跑时掉到沟里。原平于是就在他种竹子地方的沟上造了一座小桥,让他通过,又采竹笋放在篱笆外,(让他带走)。他的邻居很惭愧,没有再来偷竹笋的。
文言文翻译其实并不难,只要作到“忠于语境,以词换词,字字落实,不衍不脱,该补则补,该调必调”,大家应该能够将文言文翻译作得很好。
附《良马对》参考译文:
宋高宗问岳飞:“你是否得到良马?”岳飞答复说:“我本来有两匹良马。它们每天要吃洁净的小豆数斗,要喝清澈的泉水一斛。若不是干净良好的食料或饮料,它们宁可挨饿而不承受。装上鞍甲,骑着它起跑,初时并不是很快,等到跑上百里,才奔驰奋进。从中午跑到黄昏,还可以多跑两百里。此时卸下鞍甲,它既不喘气,也不出汗,展现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这是因为它们度量大却不贪随便之食,精力充沛却不逞一时之勇。它们是跑远路的良驹啊!可是,不幸的是,它们在历次战役中已相继死了。目前我所骑的马就差多了。它每天吃的粮食只有数升,对食料从不挑剔,对饮用的水也不作选择。马鞍尚未套好,就要举蹄奔跑。刚跑完百里路,力气就用完了,汗水也湿透了,好象就要死去那样。这是因为它度量小,所以摄取的实物虽少却容易饱和,喜爱逞强但却外强而中干。它只是平庸低劣的马而已!”宋高宗听完后称好。
tag: 语文 文言文 , 高考文言文复习,高考文言文复习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高考语文复习资料 - 高考文言文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