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2.理解诗的思想内容,领会作者热爱祖国、追求民主自由、献身祖国的强烈感情。
3.把握抒情诗直抒胸臆的特点。
教学重点
大量运用贴切恰当形象的比喻。
教学难点
诗中作者的感情波澜由低渐高,由缓至急,层层推进。
预习要求
1.课前认真预习课文,查找整理有关作家作品、写作背景的资料,积累文学常识。
2.反复朗读课文,试做配音朗读练习。
3.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能说出为什么喜欢。
4.质疑。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人们常常爱用这样一首诗来安慰和鼓励那些身处逆境中的人们: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大家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对,普希金!这是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中的诗句。(投影展示)
人生难免挫折困厄,处于阴暗的逆境里关键要坚忍,当走出幽谷,重见明媚的蓝天,逆境中的黯淡平俗也会显得可爱。这首诗充分体现了作者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今天我们将学习他的另一首更具感染力、更能鼓舞激励人走出个人狭小的圈子,投身革命,献身祖国的诗歌--《致恰达耶夫》。(板书课题)
二、知人论世
学生介绍补充诗歌的创作背景和诗人的有关情况,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积累,并做适当补充。
投影展示以下内容:
①普希金简介
普希金,19世纪俄国的伟大诗人。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他一生创作的抒情诗总数在800首以上。其中以当代社会政治题材为内容的抒情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极大,故而有"十二月党人运动的歌手"之称,著名的政治抒情诗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他的其他作品有长诗《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②写作背景
《致恰达耶夫》写于1818年,当时俄罗斯处于沙皇专制暴政的黑暗年代,俄罗斯人民在残暴政权的重压之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普希金深受"十二月党人"和好友恰达耶夫追求自由、反对沙皇暴政等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思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作品内容也由爱情诗的创作转入到政治抒情诗的创作。本诗就是他19岁时写给好友恰达耶夫的一首著名的政治抒情诗。
恰达耶夫,俄国唯心主义的哲学家和政论家,是普希金在皇村学校读书时结识的驻扎在皇村的近卫骑兵团的一位军官,他的自由思想对普希金有很深的影响。普希金在与恰达耶夫的交往中,深受其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反对专制、追求自由,成了普希金这一时期的思想基调,在普希金早期的不少诗作里,他甚至把恰达耶夫比作罗马帝国的布鲁图斯,希望他推翻封建专制,建立民主共和国政权。《致恰达耶夫》就是在这种高昂的情绪中写成的鼓舞人心的诗篇。
三、诵读品味
1.诵读指导
《致恰达耶夫》是一首充满激情的诗篇。当我们读这首诗时,感情的波澜要随着节律的变化逐步发展,由低渐高,由缓至急,最后达到高潮。感情的发展变化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爱情、希望、平静的光荣"到"也已经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这部分要读得缓慢一些,感情的基调是忧郁的、低沉的,类似于歌曲《三套车》中忧郁的感情基调,体现了作者近似"幻灭"的沉重感情。(可以播放《三套车》的歌曲让学生把握这一段的基调。)
第二部分:从"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愿望"到"在等待那真诚的约会一样"。一个"但"字,仿佛一块巨石,激起了感情的波澜。读到这一诗节,感情要为之一振,要能让人体会出由"幻灭"到感到希望之后的"期待"心情。有激越,如"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愿望,/在残暴的政权的重压之下,/我们正怀着焦急的心情,/在倾听祖国的召唤"。有舒缓,如"正像一个年青的恋人/在等待那真诚的约会一样"。
第三部分:从"现在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自由之火"到"都呈献给我们的祖国!"这部分感情强烈,充满号召力,两个"现在"要强调,最后两句读得要有激情,有号召力。
第四部分:从"同志,相信吧:迷人的幸福的星辰就要上升"到"将会写上我们姓名的字样!"这一节与第三节一样,有缓,有急,所不同的是,本诗节前面要缓,要酝酿感情,使人产生憧憬。最后一句,要读得高亢有力,充满自信。
根据以上诗歌语调节奏的特点,仔细揣摩诗中的感情。
2.边诵读,边体会作者的感情,要求投入感情,放声朗读。
四、分析鉴赏
按照诵读时划分的四个部分引导学生分析、鉴赏。
第一部分
问题一:请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一节的内容。
--幻灭、失望......
问题二:"爱情"、"希望"、"光荣"这些都是优美的词汇,都代表着美好的事物,为什么作者却说"并不能长久地把我们欺诳"?
--因为"爱情"、"希望"、"光荣"虽然具有巨大的诱惑力,但那只属于个人的幸福,再也不能把我们哄骗了,表现了普希金思想的变化和成熟,诗人开始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民族的自由、国家的幸福,这也是他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的一次思索和选择。作者的思想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与十二月党人、与恰达耶夫民主自由的思想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问题三:"像梦、像朝雾一样地消亡"这个比喻句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比喻句很形象地表现出那种飘忽、朦胧、迷幻般的内心惨痛。
第二部分
问题一: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本节的内容。
--期待、等待......
问题二:一个"但"字转折了哪些内容?
--从"幻灭"转到了新的"希望"的出现,从"个人幸福"转到了"社会责任感"。诗人笔锋一转,立即切入思想主题。一个青年人的追求是什么呢?那就是时刻听候祖国的召唤。
问题三:这种期待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你描绘分析一下。
--焦急、渴望、激动......
问题四:将"真诚"二字去掉行不行?"真诚"的分量有多重?
--肯定不行,"真诚"还体现了一种赤子之情。
第三部分
问题一:用两个字来概括本节的内容。
--号召、奉献......
问题二:请用裴多菲的一首诗来表达这一节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第四部分
问题一:请用两个字来概括最后这一节的内容。
--展望、憧憬、信念、鼓舞......
问题二:这一节与我们课前引用的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那首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都非常具有鼓舞性,对未来充满自信。难怪亚历山大一世曾愤慨地说:"应该把普希金流放到西伯利亚去。他弄得俄罗斯到处是煽动性的诗,所有青年都在背诵这些诗。"
问题三:为什么说这一节是全诗的高潮?
--诗人燃烧的激情至此转变成大胆和强烈的呼吁:积极行动起来,推翻那残暴的专制制度,迎接祖国美好明天的到来,这势不可挡之势,这无比豪迈的气概,无比坚定的信念,在这一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诗歌的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问题四:请你用本节的句式,来展望一下你2002年的高考。可以模仿这样的格式:"......请相信吧......已经......在2002年的高考录取榜上一定会写上我姓名的字样。"
以上四个部分,表现了作者思想发展的轨迹。从最低潮的"幻灭"到最高潮的"展望",逐步向前发展,脉络清晰,就题目而言,"致恰达耶夫",致"恰达耶夫"什么呢?这个问题可以自己总结,也可以从课文"自读提示"中找到答案。谁来谈谈这个问题呢?
--对,"致"自己的思想感情,"致"自己的理想追求,"致"自己的爱国情怀,诗作既是借给朋友的一封信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诗,也是一首献给当代青年的青春之歌。
五、再诵读品味(教师、学生有感情诵读。)
六、迁移
追求自由、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请大家运用直抒胸臆的方法,以"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主题,做直抒胸臆的诗句表达练习。
tag: , 高中语文必修三,高中语文必修三大全,语文教学 - 中学语文 - 中学教案大全 - 苏教版 - 高中语文必修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