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来,围绕泰州市《减负增效,优化作业设计》课题,依托集体备课平台,扎实开展“减负、增效、提质”的有效教学研究;积极探讨“五严”背景下如何在教育拐弯口实现新跨越,开展草根式校本研究:围绕“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补差”教学五环节开展了有效教学的大讨论,让每一位教师都参与进来。根据讨论梳理确定四个子课题:语文——优化设计调动学生参与的度与率;数学——学生计算错误的类型与纠正的策略研究;英语——活动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综合——在活动中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各课题组结合自己组的特点展开了研究,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起到了实实在在的推动作用。本学期共举行了22次教学研究活动,每次教研活动有研究专题,按照“备课——磨课——上课——说课——评课——讲座”六个环节开展教学研究,每次活动坚持“五抓”,即抓好签到,保证出席率;抓好每个环节,保证效果;抓好资料上交,保证留下痕迹;抓好信息报道,保证宣传到位;抓好台账记录,保证考核有依据。
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我校鼓励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本学期已编辑出刊《伦小教研》两期,并择优推荐数十篇在姜堰教育网、江苏教研网、凤凰教育网和教育刊物上发表,以及各类教育论文赛事中获奖。研究出成果,研究出精品。3月成功承办了“周国欣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活动,六年级学生的素质得到了市教研室领导及与工作室名师的首肯;与唐元中心小学成功举办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师生应用电子白板的水平令兄弟学校啧啧称赞;教师在各类教学竞赛中捷报频传。姜堰市数学学科带头人夏文寿撰写的《透视学生思维轨迹,有效调控教学行为》一文在《江苏教育报》发表,《让教材最大限度发挥作用》一文在《姜堰教研》发表;《不拘一格学生做老师》一文获泰州市论文评比三等奖。沈冬梅在第四届“长三角”地区“美术创新、探究分享”教育教学发展论坛说课竞赛中获一等奖;《交互式电子白板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获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二等奖;在全市美术教师五项技能比赛中荣获二等奖;在全市青年教师粉笔字竞赛中获三等奖。朱云玲《音乐——让语文课堂有魅力》一文获省教育学会论文评比三等奖。周秀兰在全市小学书法指导课竞赛中获三等奖;《研读关键词语 引导学生对话》一文获“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原创作品评比二等奖。黄小妹在姜堰市青年教师独唱比赛中获二等奖;在顾高区音乐课堂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王勇《品德与社会》课件获省评优胜奖,在姜堰市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荣获三等奖。季存道《设计有方 方能设计有效》一文获泰州市论文评比三等奖。夏志群《人生第四幸:一对好儿女》、《无法衡量的自我陶醉——教师的幸福指数》被编入全市教育博文集。缪振东《学会理解学生的错误,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一文在《姜堰教研》发表。王小丽《多样化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有效开展汉语拼音教学》分获“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原创作品评比二、三等奖。朱海军《过渡不仅仅是“过”和“渡”》一文获“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原创作品评比三等奖。夏礼霞被选拔参加泰州市“星光大舞台”数学海选说课比赛。李晓燕在顾高区数学会课中获优秀奖。
三、依托活动,促进学生养成教育
本学期我校继续以市局“八好”要求及《大伦中心小学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行为习惯,规范学生的行走方式,坚持件件抓落实,件件有人管,件件有成效。
一抓“三心”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黑板报、红领巾广播宣传“三心”教育内容,举行“算算亲情账,感恩父母心”中队主题会、“学雷锋,送温暖”敬老活动、“烈士在我心中”征文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事理,辨是非,帮助学生建立爱心、责任心、自信心。通过评选“阅读之星、数学之星、英语之星、体育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文明之星、进步之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体会“我能行”的人生价值,激励学生在思想上、学习上不断进步,培养学生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
二抓心理健康教育,坚持走好“六着棋”。一是建立特殊学生台帐,各班班主任对留守儿童、学习困难生、特殊家庭子女(单亲、孤儿、残疾儿童)、经济困难家庭子女、家庭突遇变故的学生进行分类统计。二是对特殊学生普遍进行一次家访,通过大走访、家校通、电话等进行访谈,了解特殊学生家庭背景及特殊学生生活状况。三是与特殊学生结对子,通过党员教师、班级优秀学生与特殊学生结对子,给他们学习上辅导,生活上帮扶,心理上疏导,感受师恩、友情。四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利用周二午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计划,有备课,有成效,全学期不少于四次。五是建立心理咨询室,聘请经国家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取得合格证的教师担当心理咨询师,各班班主任配合做好心理疏导。六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由校长任组长,副校长以及教导处、少先队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全方位指导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
三抓实践体验活动,让学生在英语节、艺术节、大课间活动、安全演练等活动中受到教育,受到锻炼。
四抓常规管理工作。通过班主任工作例会、一日常规检查评比、集体晨会、家长会等形成教育合力,加强对学生的训管。如今,“入校即静,进班就读,走路就唱,弯腰就捡,见面就停”的文明行为习惯正在养成,逐步形成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得到了施教区领导和家长的首肯。
四、坚持“三重”,打造学校特色建设的亮点
学校紧紧围绕“争创全市素质教育考核优秀奖”,“跻进全市第一方阵”的奋斗目标,在狠抓教学质量稳步攀升的同时,不断打造办学特色。
1.重视“三进工作”,说好话、读好书、写好字。
学校先后召开“三进工作”动员会,成立“三进工作”领导小组,聘任所有语文教师为专任教师,聘任有特长的教师担任普通话、诵读、书法的指导教师,组织人员编写诵读和写字教材,定期开展教师校本培训和学生兴趣小组训练。提倡“进校就说,进班就读,提笔即练”,要求学生每天早晨到校后自由诵读经典20分钟,每节语文课前诵读经典5分钟,每天午休时段学生自主练字20分钟左右,每晚有30分钟的诵读时间。同时与大课间活动有机结合,活动前诵读古诗文,每周一篇;活动中,播放《弟子规》背景音乐。教导处除要求各班积极借阅图书外,还要求各班面对班级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读推荐书目,撰写读后感;办读书小报;讲故事等。一系列的读书活动,让学生们更爱看书了,玩游戏的少了,学生们的心也更静了。通过诵读,学生在熟读中能背诵内容达80%以上的篇数。在校园艺术节上,充满艺术魅力的《满江红》、《匆匆》、《中华少年》、《我爱祖国》等诗文配乐朗诵展现了学生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我校“三进工作”多次得到市教研室通报表扬。
2.重视艺术教育,使班班有特色,学校有精品。
学期初,我校成立了书法(硬笔、软笔)、绘画(装饰画、儿童画、水墨画、剪纸、贴画等)、合唱、舞蹈、乐器、诵读、田径、球类、棋类等15个班级兴趣活动小组和8个校级艺术活动小组。为保障兴趣小组活动的质量,该校明确“五定”要求,即:定辅导教师与项目组负责人、定活动项目与辅导内容、定活动时间与地点、定参加活动人数与对象、定评比标准与考核办法;坚持“三个结合”,将兴趣小组与推进素质教育相结合,与推进“三进工作”相结合,与阳光体育运动相结合,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校园艺术节上,我校兴趣小组成员们尽展伦小的艺术风采,受到了家长们和外界人士的好评。
3.重视大课间活动,推陈出新,彰显魅力。
我校是泰州市体育项目学校, “健康第一,终身体育”是我校一直坚持的运动理念,不断创新大课间活动形式。3月份,在黄校长的带队下,所有班主任、体育教师、年级组长共二十多人乘车去桥头小学观摩大课间活动,在学习兄弟学校成功做法、广泛听取职工意见、发放学生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制定出大课间活动实施方案,坚持“四个结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大课间活动。一是将新增的乒乓操与韵律操有机结合,间天交替进行,确保每天一操一舞,同时班班选派年轻老师领操领舞。二是将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与现代竞技有机结合,在抓好跳绳、踢毽子、跑、游戏、竹竿舞等传统体育项目训练的同时,整合学生现有课余体育活动器材:呼拉圈、旱冰鞋、滑板等,分班分组进行活动。三是将大课间活动与体育课、体育教学与游戏活动有机整合,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四是将大课间活动与“三进”工作有机结合,活动前齐诵经典古诗文内容,活动中播放弟子规背景音乐,陶冶学生情操。
,苏州小学2017年上半年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