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画家和牧童》后乱想
今天上《画家和牧童》,原本昨天晚上想好了:第一节课想主要是第1--4自然段的,重点突出“著名”二字。可是没想到当学生初读完全文后,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牧童对画家的批评上了。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画家画错了。虽然我费了好大的力气引了过来,但是效果还是打折扣了。我在引导时,废话还是过多了,没有简洁的引导的艺术。
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引导语缺少魅力,缺少简洁,缺少明确的指向。二是我忽视了学生对文本个性的感受。二年级的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其实很多他们在初读好课文之后,对文本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个性认识。而这种认识很多时候主要就是对文本中情感最强烈的文字的感受和认识。
后来,我问我的同事。她是先上后面一部分的。个人觉得这样上从情感上也是有裂痕的。语文不比数学,更多的是感性的认识,情感的逻辑。虽然这也是我不喜欢语文的原因之一,但这也是语文的特点之一。
记得上个星期,我在另一个同事上《对岸》时,好几个老师都说对文本的处理有异议,认为重点应该放在最后一个小节上,渲染学生“爱母的情感”。他们是从文本的情感出发的。我的那个同事是从文本的实际内容出发,把感受母爱作为难点,前三节的内容作为重点。这样的处理是很合理的。
,上《画家和牧童》后乱想
tag: 牧童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