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水叮咚 发表于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捕捉。它犹如课堂的精灵,倏忽而至,稍纵即逝,让人始料不及。这就需要教师做个有心人,及时捕捉,小心把握。
今天上了《猫》一课,在学习“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一段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读文章,从文中哪些词句中你感受到小猫的可爱?
“我从‘小猫到院子里来了,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感受到小猫的可爱。”学生的侃侃而谈令我高兴,全班同学的脸上都洋溢着对小猫的喜爱之情。
“谁也想来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受?”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班上的小军怯怯地举起了手。“什么问题,你请说吧!”我笑着,期待着。小军习惯性地摸了一下自己的鼻子,说:“我觉得文章中‘小猫在花盆里摔跤。’这个句子不对。因为我看过体育节目,摔跤是两个人摔的。这里只有一只小猫,它怎么能摔跤呢?”小军的问题一出,课堂上顿时想起一片窃窃私语,学生们三三两两讨论开了。
是啊,一只小猫怎么摔跤呢?这里的“摔跤”如果只把它理解为因为走路不稳而摔倒,显然是不妥的。教过老教材的都知道,原来《猫》中有一群小猫,它们当然可以“摔跤”,现在新教材中“它们”已经改为“它”了,那这个“摔跤”该怎样理解呢?我一时也不免有些困惑,责怪自己课前没有仔细认真地钻研教材。现在学生提出来了,我该怎么回答好呢?急中生智,我想到了——学生既然把球踢给我,我何不再把球踢回给学生,让他们来谈谈呢?于是,我赶紧让学生安静下来,说:“同学们,小军同学真是会读书,能从课文中发现问题,他发现的问题你们发现了没有?你们觉得这里写‘小猫在花盆里摔跤’对不对?”
球踢出去了,教室里一片静寂。突然,小明举起了手,我赶紧请他站起来说。“我觉得这个句子写的没错。因为我有时走路走不好也会摔跤的,那么小猫在花盆里走不好,也就会摔跤。”小明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我不这么认为。”坐在小明后面的小红急了,站起来就说,“我觉得小明的说法不对。小猫调皮才会像我们小孩子一样玩摔跤,如果说它走路不稳才摔跤,那么这只小猫就不可爱了。”
“我同意小红的说法,这个句子作者写的不对。摔跤是两个人才能摔的,一只小猫怎么摔跤呢?”
“我不同意。我觉得这个句子是对的。如果我是这只小猫的话,虽然我只有一个人,但是我可以把花盆中的花枝当作玩伴,和花枝玩摔跤,不可以吗?”小乐振振有词。
“我同意小乐的说法!”
“我也同意!”
“我也同意!”
……
课堂里又一次热闹了起来。此时的我无须表态,看着学生们那股兴奋、满足、自豪的表情,我觉得句子是否正确对学生来讲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学生们自己会读书了,有自己的感受体会了。我想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是这样的。
睁大发现的眼睛,捕捉每一个有价值的细节,深入发掘细节中蕴藏的教育资源,我们的教学就会因之而充满生命的律动,课堂就会因之而精彩纷呈。
(www.lexue88.com www.lexue88.com)原文地址
http://www.hh-zx.com/book/8080/more.asp?name=goudan&id=1349
,《猫》的教后反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