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伽利略试验的过程与结论,并受到启发,初步学习一些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出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谁能说一说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板书:伽利略)
二、自读自悟
1、结合上节课的自读,老师想请大家仔细地再读一读课文,思考:(大屏幕出示)
伽利略是一个( )的科学家
从课文中找出依据,说明理由,再联系自己的生活、阅读进一步谈谈想法。
因此,我们必须与课文进行充分的交流,想好后先向同桌征求一下意见,或在小组里交流想法,再汇报。
同学开始读书
三、个性飞扬
1、老师看到有些同学已经跃跃欲试了,谁来谈一谈?
(一)如果谈到,伽利略是一个( 善于思考 )的科学家
板书:善于思考
伽利略在念书时就提出老师难以解答的问题,被称为“辩论家”,25岁就对亚里士多德提出质疑。
他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两个铁球,一个
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伽利略是怎样思考,如何产生这个疑问的?
伽利略不仅明白了亚里的观点,并由此引发了他的思考,我们共同来看一看伽利略是如何思考的。(演示实验过程,动画)
(二)如果谈到,伽利略是一个( 执著追求真理 )的科学家
板书:执著追求真理
(大屏幕出示)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能带着你的理解读一读这句话吗?
人们如此信奉亚里士多德,而伽利略却大胆质疑,侧面烘托出了伽利略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屏幕出示)
“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在当时,科学界对权威极其崇拜与盲从,有的科学家为坚持真理甚至丧失了生命。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伽利略没有屈服与盲从,而是仍然坚持对科学的不懈追求,他用自己的实验,有理有据的证明了自己的大胆猜测。
在科学面前,他容不得半点“直觉”,在权威面前,他决不无理由跟从,正是伽利略的这种不迷信权威的独立人格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使人们也不禁为他欢呼,让我们看一看当时的情景
出示(小动画)
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
能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句话吗?
四、总结升华,延伸拓展
了解了伽利略得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一结论的过程,我们可以看出,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执著追求真理的科学家,他的品质、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希望同学们在课余时间能多阅读类似的小故事,在这里老师向大家推荐几本书。(屏幕出示)
在网页底部输入课文题目的关键字搜索本课更多资料!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七
tag: 教学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大全,语文教学 - 小学语文 - 人教版语文教案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